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香港媒體與新聞自由

2007年2月14日

香港一向被認為是亞洲地區新聞自由度較高的地區。在記者無疆界組織2006年的全球新聞自由排行榜中,香港在亞洲位居第四,僅次於韓國、台灣和日本。而香港電台在維護本地新聞自由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該電台一向被視為是港島地區最具批判性、最為中立的媒體之一。去年,香港政府開始審議一項關於公共傳播領域的評審法規,這一舉動是否會影響香港電台等媒體的報導空間和獨立性。

https://p.dw.com/p/9qlO
馬照跑、舞照跳、示威照舉行、媒體照報導圖片來源: AP

針對這一問題以及香港97回歸以來新聞行業出現的變化,德國之聲採訪了在香港電台英語編輯部工作了24年之久的克裡夫‧貝爾先生。

德國之聲:首先我想提出一個比較綜合性的問題:作為一名資深的香港媒體人,您認為香港的媒體環境在1997年之前和之後,有什麼變化嗎?在歷史上,香港電台是否一直享受著比較高的新聞自由度呢?

貝爾:基本上,我們還是按照以前的方法進行工作。如果回顧一下歷史的話,您就會發現,香港電台只是在1973年之後才獲得了比較大的新聞報導自由。此前,它也受到港英政府方面的很多限制。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後,特別在九十年代,我們逐漸建立了自由的新聞編輯風格。英語編輯部目前基本上還保持著這樣的自由度,比如我們不會接到政府官員的電話。而在八十年代時,我們還接到過一些這樣的電話,一些政府高級官員試圖向我們施加壓力,掩蓋事實真相,諸如此類的事情。不過,近幾年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中文編輯部也基本上按照一樣的程序進行操作。不過我的中文不太好,所以我並不適合對中文部的工作情況進行評價。

德國之聲:您剛才提到,香港回歸之前,也就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電台曾受到過一些來自政府方面的干擾和限制,您能否給我們舉一個例子呢?

貝爾:一些高級政府官員給我們打電話,說我們在某些新聞上進行了錯誤報導。並暗示,應該從什麼角度報導這些新聞。他們並不是直接說,不要報導這些事情。只是說,他們希望能夠從其它的角度進行報導。1997年之後,這樣的事情沒有再發生過。

德國之聲:我看到了一些報導,說香港政府成立了一個評審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任務是什麼?很早就有這樣一個委員會了嗎?

貝爾:評審委員會是在去年年初成立的。它的基本任務是監督香港地區的公營廣播事業、如何改善它們的工作等等。該委員會在去年九月發布了一份內部報告,基本內容是香港應該有完全獨立的公共廣播媒體。香港電台目前還屬於政府的一個部門,所以我們還不完全像英國廣播公司那樣。該委員會建議,未來的公共廣播媒體應該成為完全獨立的機構,在一個理事會的監督下工作,也就是說,更為接近英國廣播公司的模式。

德國之聲:您認為,評審委員會的建議是否合適?英國廣播公司模式對於香港電台是否更為有利?

貝爾:香港電台認為自己應該和政府保持距離,而電台本身是政府的一個機構,這樣的制度安排並不合適。作為政府的一個部門,我們受到一系列公共服務法規的限制,而我們認為,這些限制妨礙了我們的新聞報導工作。因此香港電台表現出強烈的意願,脫離政府,不再作為政府的一個部門進行工作。

德國之聲:一方面,您在香港電台工作,是一名在中國從業的媒體人,而另一方面,您又是一個外國記者,從這兩個角度出發,您怎樣評價中國大陸的新聞自由狀況呢?您觀察到了進步的方面,或者什麼積極的訊號嗎?

貝爾:我認為,存在著兩種趨勢。二十年前,中國大陸根本沒有新聞自由。現在的新聞自由度比以前大的多,比如在報導腐敗案件的時候。不過,與此同時,大陸地區還是有一些新聞報導的禁區,比如一些黨內事務,以及一些有關台灣的話題等等。大陸媒體被告知,這些問題是不可以報導的。

德國之聲:如果讓您比較一下,香港在二十年前和如今的新聞自由度,您又如何評價呢?

貝爾:總的來說,香港是擁有新聞自由的。但是我認為,香港媒體有一種不斷增長的自我審查的趨勢,特別是在一些特定的領域。台灣是其中比較突出的一個。一些媒體分析家也指出,一些中文報紙在報導大陸新聞時,失去了從前所具有的批評性。這和香港政府無關,主要是來自北京的壓力。

德國之聲:您認為,香港媒體為什麼要進行所謂的自我審查呢?

貝爾:我想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很多媒體集團的擁有者本身是商界巨頭,他們和大陸之前有很強的經濟聯繫,他們不想破壞這一關係。此外,北京政府在香港的代表也施加了一些壓力。特別是在有關台灣的話題上。他們很明確的表示,這是一個愛國主義的話題,媒體在報導時應該遵從北京設定的路線。

(採訪人為本台廣播部記者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