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首批中國汽車登陸,「陸風」讓比利時打寒顫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5年7月7日

中國汽車來了,開了半個世紀,終於開到歐洲來了。剛在安特衛普登陸,就在比利時引發了地震。這個頭一開,或許就是一個新紀元:中國對歐洲出口結構的新紀元。其深遠影響目前還難以估計。

https://p.dw.com/p/6t68
陸風來了-龍來了-葉公何在?圖片來源: Jiangling Landwind

陸風登陸歐陸

周二(2005年7月5日),首批中國製造的汽車在歐洲比利時安特衛普登陸,共200輛。車名陸風,是中國南昌江鈴陸風汽車有限公司的產品,銷售區域暫定為荷比盧。在中期內,這種汽車也將被允許出售到其它歐盟國家和瑞士。

獲得獨家銷售權的是荷蘭企業。荷蘭進口商們顯得信心十足,他們認為,不到17000歐元就可購買一輛象陸風這樣的越野車,是很有吸引力的。更何況,車還未到,已有300多輛訂購了出去。

然而,進口商們還有個看法:中國汽車是否會長期進口到歐洲來,情況還不清楚。中國汽車廠十幾年來主要走的是跟外國汽車公司在中國合資合作生產的道路,現在也許是它們到歐洲來生產的時候了。因為從長期看,從遙遠的中國出口汽車到歐洲費用太貴了。

比利時為何惶恐

比利時人以驚恐的、警惕的目光密切注視著這批中國汽車。主要原因是:比利時有著大規模的汽車生產,連同間接的工作,汽車行業給10萬比利時人提供了工作崗位。歐寶、福特、富豪和大眾在比利時的弗拉芒地區都建有分廠,在這裡的安特衛普、根克、根特和沃爾斯特這些城市,年產100多萬輛汽車。

設在比利時的這些分廠在大事上沒有決定權,得聽總部的。每次集團進行整頓清理,總會在比利時留下痕跡。僅根克的福特廠2003年就裁減了3千個工作崗位,原因是:這部分生產移往土耳其。

上述4個汽車集團目前正在研究4至5年後新車型放在哪裡生產的問題。考慮的地點除了亞洲外,還有東歐。有關機構預測,亞洲和東歐的汽車市場需求量在今後6年裡將分別增長23%和36%。這樣的預測給比利時的政治家們提出了重大的任務。

比國政府須行動起來

雖然沒有人懷疑,今後西歐還將生產汽車,但哪些西歐國家將成為「倖存者」,現在還不好說。德國行業工會已經認識到了這個現實,作出了今後幾年裡汽車行業不漲薪水的決定,以這一決定換來了企業給予穩定工作崗位的保證。

德國工會的行為給比利時施加了無形的壓力。比利時汽車人剛剛獲得的相對德國而言的薪水優勢將不得不縮減。比利時已經成立了以弗拉芒經濟部長莫爾曼為首的行動小組,參加這個小組的有行業代表,工會代表,政治家,小組的目標是:為比利時汽車行業設計一個最優策略。小組建立8個月後,於日前拿出了總結報告,報告裡提出了爭取讓汽車行業留在比利時的12項措施。最重要的一項是:要求降低薪水附加成本。

比利時首相伏思達提出的把倒班工作制的須上交費用降低8.5%的建議深受小組成員的歡迎。比利時政府打算推出降低能源價格和使工作時間靈活化的計劃。政府擬每年拿出2.5億至3億歐元來支持這些措施。

原歐寶比利時總裁蓋森表示,儘管採取種種措施,比利時作為汽車生產場地跟西班牙、法國和英國相比的劣勢將仍然存在。比利時弗拉芒地區必須通過品質和技術發展來尋求平衡。因此,措施裡也包括:政府今後給技術革新提供更多的資金。

陸風」究竟是什麼風

現在,中國汽車來了,帶來了更大的壓力,更大的緊迫感。作為生產場地的比利時,其國人怎能不擔憂?

中國這個汽車的名字取得不錯,譯法也好:Landwind,無論在英文裡還是德文裡都可以被視為本國語,很容易被接受。相對即將進入德國的中華汽車(Zhonghua)之難於發音,要好了很多。

「陸風」已經吹入了歐陸,對歐洲來說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風。這似乎象徵著中國對歐洲出口結構的進一步轉變。應該具有一種深遠的意義。「陸風」所及,又何止一個比利時?(平心綜合報導)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