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威脅的自然美景
2010年4月6日誰要是從肯亞坐飛機去坦桑尼亞,運氣好的話,可以在無雲的晴空中飛越非洲乞力馬扎羅。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令人震撼的自然美景:非洲大陸最高的山峰,其白雪皚皚的雄偉山頂聳立在四周一片綠色之中。然而,這一自然景觀正面臨著威脅。山頂冰雪覆蓋的面積正在縮小。研究人員估計,再過二十年到三十年,山頂的冰雪每年將有一段時間蕩然無存,這將是 11000 年以來的頭一遭。德國法蘭克福動物研究所的生物學者克里斯多夫 ‧ 申克博士說: 「 在此我們可以看到,氣候變化早已波及到非洲,已經到了非行動不可的時候。 」
「 熱點 」 地區 ── 東部弧形山脈
氣候變化的 重要 原因之一,同時也是坦桑尼亞面臨的一大威脅,就是高山樹林 不斷減少 。坦桑尼亞境內的東部弧形山脈 幾乎貫穿全國,其中幾座山峰早在 3000 多萬年前就被森林覆蓋,是世界公認的 「 熱點 」 地區。所謂 「 熱點 」 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這些森林裡生物種類尤其豐富,生長著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動植物。另一方面是指這些森林的植被受到威脅。在坦桑尼亞,三分之二的這類高山樹林已經被毀。
然而這些森林對坦桑尼亞的水文系統尤其重要。它們猶如海綿,將雨季的降水積蓄到旱季,並讓水緩慢地流入山谷, 以 防止發生水災。此外,高山樹林也和其它森林一樣,是重要的二氧化碳儲存地,從而減緩地球變暖。
砍伐森林的後果
由於大部分森林被砍伐,東部弧形山脈正在失去蓄水的作用。雨季時雨水大量流失,有時還造成地勢較低的地區洪水泛濫成災。而在此後降水稀少的季節,則越來越多地出現長時間的極度乾旱。發源於山脈的河流有的被泥沙淤積,常常不能為達累斯薩拉姆和多多馬這樣人口密集的大都市提供足夠的水。
高山樹林的被毀完全是人為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人們越來越多地把農田從低地擴展到山區;二是人們對能源的需求也急劇上升。在坦桑尼亞,做飯使用的傳統燃料是木炭,由燒炭工人在高山樹林裡燒制,然後運到城裡出售。無論是農業生產的擴大,還是木炭需求的增加,其原因都是東部弧形山脈地區人口的大幅度增長。
坦桑尼亞的對策
鑑於人口增加以及對自然資源需求的增長,同時 也 出於自身利益的 考慮, 坦桑尼亞政府 不得不保護自然。政府已經看到兩者之間的矛盾。坦桑尼亞人已經逐漸認識到,長期掠奪自然資源最終會毀滅人類的生存基礎。為了保護東部弧形山脈,政府專門成立了 「 東部弧形山脈保護基金會 」 (EAMCEF) 。該基金會的目的是為保護高山樹林的項目提供長期資助。
然而 「 東部弧形山脈保護基金會 」 資助的項目在阻止對高山樹林的毀滅方面尚力不從心,更無法重新植樹造林。正因為如此,專家們估計坦桑尼亞需要更多來自外國的援助。譬如,德國聯邦環境保護部目前出自培訓當地的森林看護人,並舉辦課程講授氣候變化背景下森林經營的實際問題,還邀請生活在保護區周圍的居民們參與群體決策,減少他們對森林資源的依賴。
德國式的傳統:可持續性發展
德國在森林可持續性經營方面具有悠久的傳統,因而可以向坦桑尼亞提供很多的技術訣竅。早在 200 多年以前,德國的林業就已經有了可持續性這個概念。如今,這個概念的含義要比過去寬得多。在提到可持續性發展時經常被引用的聯合國《布倫特蘭報告》,其中的關鍵章節中寫道,可持續性發展應該 「 滿足當代人的需求,但不危害後代人滿足自己需求和選擇生活方式的可能 」 。對此,生物學者申克認為: 「 這就意味著,後代有權在坦桑尼亞擁有我們現在所擁有數量的高山樹林。 」
作者: Martin Schrader
責編:當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