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面向每個人的教育:業餘學院的社會融入課程

Zoran Arbutina2008年9月3日

德國業餘學院(Volkshochschule,直譯為大眾學院)的目標就是給每個人接受教育的機會。第一所面向大眾的成人教育公益學校出現在1902年的柏林,現在,幾乎每座德國城市都建立了像這樣的繼續教育中心。近幾年,德國業餘學院也為外來移民提供如何融入德國社會的課程。

https://p.dw.com/p/FAZ0
要入籍,先學習圖片來源: AP

參加中級社會融入課程的學員正在討論德國人喜愛的室內游戲。這是一門高級課,現在,大家正在為德語B1證書的考試做準備。考試包括閱讀和聽力,考生必須具備書面和口頭的表達能力。要在德國繼續深造,或者想在將來加入德國籍的人必須要擁有這個證書。因為從一年前開始,德國實行了新規定:沒有證書,休想入籍。

這個課程的10名學員來自世界各地,他們因為不同的原因來到德國,教育程度也不一樣:不管是來自俄羅斯但具有德國血統的外來移民還是故鄉是伊拉克的戰爭難民都是這樣。教師們面對的通常是沒有太多文化的工人或者家庭主婦:

"我叫漢娜‧穆罕默德,來自巴勒斯坦……我來德國12年了……我想學德語,因為我在德國生活……我還在繼續學,我接受培訓。"

"我叫迪美特,在土耳其學社會學……我想在波昂大學讀社會學博士。"

同樣的課程 不同的學員

參加培訓的學員情況很不一樣。課程負責人伊利斯‧施奈德說,要照顧到每個人不同的基礎並且根據每個人的個人情況制定相應的課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面對的)一個巨大的問題是整個集體的非勻質性 - 不是文化上的不同,而是每個人的起步基礎。有人僅僅念了5年小學,有人大學已經畢業 - 在一個班裡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困難。"

為了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員的不同情況帶來的影響,人們嘗試將課程的難度設定在中級上。對於一部分學員來說,這個要求可能太高,而對於另一部分來說,這又可能太容易。但是,課程的重點不僅僅是教授語言,對價值觀的介紹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施奈德說:"課程的目標之一是德語證書,也就是那個考試,但是對於我來說,更重要的是怎樣(幫助學員們)在德國融洽地生活,融洽地度過日常的每一天。這就需要掌握語言、國情還有文化 - 所有的一切。"

整套社會融入課程包括600學時德語和45學時對德國歷史、政治和社會的介紹,對新移民來說這是必修的。但是,許多已經在德國生活了一段時間的移民同樣參加這個課程。自從2005年新的移民法生效以來,這樣的課程是新的移民融入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課時學費為1歐元,其中的一半由學員自己支付,另一半由聯邦移民和難民局承擔。

整套課程向社會宣稱的目標是,移民僅需支付很少的學費便能迅速的掌握德語,這是他們成功融入德國的基礎。但是,正是這個環節出了問題。安德裡亞‧維特,伯恩業餘學院德語和社會融入課程專項負責人認為,600學時的語言課程一般來說是不夠的:

"學員中有的人在家鄉僅僅只上過幾年學。還有很多來自北非、突尼斯、摩洛哥的婦女,她們根本就沒上過學,即使是在母語地區也是文盲。對於他們,我們雖然會投入更多時間,也就是說,國家會在經濟上提供總計900學時的資助,但就算是這樣也不能滿足在聽說讀寫各個方面傳授語言知識的需要。"

不是入籍考試班

儘管會有45學時用來學習政治、司法、民主和基本法的基礎知識,但剛剛實施的入籍考試並不是社會融入課程的一部分。並且這項課程也並不專門針對入籍考試:

"現階段,入籍考試和我們的課程還沒有什麼關聯。原因在於,入籍考試是整個入籍程序的一部分,儘管在某些地方有交叉,但我們的課程並不屬於這個程序。雖然在課程中傳授的一些知識會對入籍考試有所幫助,但是學員並不因為通過入籍考試而結束我們的課程。"

在這點上,社會融入課程再次暴露了它的缺陷:移民並不需要完成課程,完成之後也不存在重修或者繼續課程的可能性。在完成規定的學時之後,學員可以自由選擇是否願意自己付費去繼續參加其他的課程,還是就此結束。這樣,儘管移民問題被看作是德國社會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但是是否願意融入德國社會卻成了單個移民自己的事情。重要的不過是個人的意願和夢想而已:

"我叫塔切蒂……在德國生活了16年……如果在這裡能夠通過B1考試的話,我想去參加公共運輸司機培訓課程,改行……"

"我叫桑德拉‧古提拉克,来自斯里蘭卡……我是名會計。我學德語是想找一份工作……我想在聯合國工作……。"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