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風險與機遇
2014年2月1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近年來,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國家的經濟增長年均速度接近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個勢頭會繼續保持下去。
中國早已看到了非洲大陸的前景。據非洲銀行(Ecobank)公佈的數據,2012年中非貿易額達到近2000億美元,比本世紀初增加了20倍。中國公司在許多非洲國家興建公路等基礎設施項目,為當地經濟的繼續增長創造了條件。
"非洲意味著生意、機遇和未來",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趙昌會說:"許多中國人甚至認為,中國的未來在很大程度上將依賴於非洲。"
如何評估風險
這是因為中國經濟發展所需的許多原材料,是由中國企業在非洲開采的。趙昌會是中國進出口銀行負責非洲國家的風險分析師,政治穩定性、腐敗狀況、能源供應和基礎設施是他在進行分析時考慮的重要因素。
在許多德國企業,顯然針對非洲國家的這類分析得出的往往是負面結果。德國同撒哈拉以南地區的貿易額只是中國的一個零頭。趙昌會認為:"德國人還沒有意識到非洲發生的變化,沒有能正確評估風險。他們不能期待每個國家都發展得像德國一樣。"
就連南部蘇丹的內戰都沒有嚇退中國企業。國營的中國鐵路建設總公司今年1月宣佈,將投資15億美元在蘇丹東部修建一條鐵路線。
等待有利時機
"德國經濟界南部非洲倡議"(SAFRI)組織的秘書長威策爾(Andreas Wetzel)並不認為德國人過於畏懼風險。他指出,對於德國人來說,同中國人在修路開礦方面競爭沒有太大的意義,德國企業展露身手的時機還沒有到來。"現在應該做好進入市場的準備,當這些國家工業化進程開始的時候,對於以高技術為基礎的德國企業來說,在非洲拓展市場才更有意義。"
在非洲大陸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南非,已有600家德國企業在開展業務。現在的問題是,其他非洲國家是否也會發展起一種需要大量德國機器設備的工業模式。到目前為止,佔主導地位的仍然是農業、服務業和原材料出口。
即便在南非,製造業在整個經濟生產中所佔的比重在過去20年也已經減半。設在約翰內斯堡的咨詢公司Frontier Advisory的負責人戴維斯(Martyn Davies)指出,這是因為來自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競爭太大。
非洲製造
然而,由於亞洲國家薪水水準的提高,把非洲作為工業生產基地變得更有吸引力了。"某些非洲國家不久就會接近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發展水準",戴維斯說,"誰是獲益者?首先是衣索比亞,或許還有肯亞。南非的經濟還將繼續領先,但更大程度上是因為其規模,而不是增長速度。"
如果這一預言成為現實,非洲經濟將終於有機會打破迄今為止的非良性循環,即出口原材料,進口工業製成品。世貿組織副總幹事、來自奈及利亞的阿加(Yonov Frederick Agah)舉例說:"德國不種植咖啡,但出口的咖啡卻超過所有非洲國家的總合。德國出口咖啡的價值是非洲的兩倍。"
原因是,咖啡原豆在德國經過精加工、烘焙後繼續銷售。對於非洲國家來說,這種掌握增值鏈條的方式不僅能帶來更高收益,也能在農業之外創造急需的就業崗位。
作者:Andreas Becker 編譯:葉宣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