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德國:為德國官僚正名
2016年5月2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德國的官僚主義有時候會發揮教育作用。比如18歲的孩子往往不知道天高地厚,以為反掌之間就可以征服世界。這時候,父母的叮囑多餘,老師也不在話下,是誰將他們拉回到現實中呢?沒錯兒 - 是衙門裡的官僚。
以我的大女兒為例:她正式成年後第一次與衙門打交道是為了換駕校。按說對一家駕校不滿、去另一家駕校碰碰運氣應當是常有的事情。不過我女兒的新、舊兩家駕校位於兩座不同的城市,這就超出正常范疇了。在德國,你只能在"戶口"所在地考駕照。在外地讀書的女兒需要申請例外。而對德國官僚來說,任何例外都是難以想像的。因此,女兒乾脆把我們這裡的"戶口"注銷了,改在讀書的城市登記註册。
死胡同
不過,這對換駕校的助益有限。科隆民事局對女兒說,必須在新駕校正式登記之後才能將相關材料轉給另一座城市的交通局;而新駕校說正式登記的前提是相關的材料已轉到交通局。剛剛讀了卡夫卡的女兒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不過我發現,女兒對衙門的態度由詛咒到無奈,由無奈到敬畏 - 在官僚主義面前,人人平等。
從德國財政局公務員的身上,我學到了如何巧妙地經營。當你需要向國家繳稅的時候,財政局最多給你兩個星期的寬限。假如你繼承了一筆遺產,也許錢的影子還沒有看見,但是遺產稅馬上生效。換句話說,窮人還真繼承不起大的數目。反過來,如果財政局給你退稅,那麼公務員們一丁點兒都不著急。你乾脆把這事兒忘了,這樣才可能在幾個月之後有意外之喜。
假如公務員出了差錯,一般來說吃虧的不會是國家。我的一個中國同事被養老保險機構的辦事人員搞錯了性別。他致信保險機構,不久便收到一封真誠的道歉信以及新的保險號(德國養老保險號碼是與性別有關的)。不過,他辛苦繳納的退休金也隨錯誤的性別一起消失了。幾年之後這個錯誤依然沒有被完全糾正。
德國衙門與教皇的共同點 - 不犯錯誤
我們一般人的印象裡,德國人做事嚴謹,衙門都更不會出錯了。衙門裡辦事人員也往往對此堅信不疑。他們的自信真值得我們普通公民學習。由於小女兒快六歲的時候還沒有收到入學通知,我於是給科隆教育局打電話。我把她的姓名和出生年月說給了電話另一端的女士。一陣鍵盤敲擊的聲音之後,她說:"這個孩子不存在。"她說得那麼斬釘截鐵,我一下心虛了:"可我是她的媽媽呀。我應當更清楚吧? "
錯了 - 更清楚的是衙門。當大女兒又跑了一趟交通局詢問駕校材料是否到達的時候,辦事員對她說接到了她撤回換駕校申請的信,一切照舊。女兒懵了 - 她什麼時候撤回申請了?這讓我想到德國歌手Reinhard Mey那首諷刺德國官僚主義的歌曲"申請表格的申請"(Ein Antrag auf Erteilung eines Antragsformulars)。
生命在於運動
歌裡的主人公被檔案總管局支到表格申請局,表格申請局又讓他去調離中心;現實中的女兒則在民事局、交通局和兩座駕校之間又轉了一圈。不過說心裡話,對我們這些將大部分時間耗在電腦和手機上的現代人來說,至少還有衙門提醒我們不忘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難道我們不應對他們感激不盡嗎?
更重要的是:德國的官僚是不能收買的!當我們在衙門奧德賽的路途中迷茫的時候,我們堅信在路途的終點我們能夠得到期冀的文件 - 前提是其他的文件一一齊備。因此,我的女兒已在等待駕照考試;而我的同事正在為贏回他失去的退休金而奮斗 - 堅韌不拔而且充滿必勝的信心。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