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觀察:娛樂找死
2017年6月1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最近的言論審查讓很多中國人感到困惑:繼25個娛樂類微信公眾號突然同時"失蹤"之後,36個情感類公眾號據稱也被集體"軟埋"。不少網民驚呼:審查的紅線到底在哪裡?
答案似乎並不難找。翻出廣電總局、網信辦等管理機構的種種通知和規定來對照檢查,人們會發現大人先生們已經一忍再忍,可謂仁至義盡了。多少年來,三番五次,三萬番五萬次,他們一再告誡: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旋律,正能量!堅決抵制搜奇獵豔、血腥暴力、矯情濫情、低俗媚俗、挖苦貶損,要防止集納社會陰暗面、炒作無聊訊息、調侃嚴肅話題,以免消解信心、渙散士氣!
這些標準都黑紙白字寫得清清楚楚。無論按照字面意思還是引申意義,"低俗無聊"的娛樂公眾號與"展示心理陰暗面"的情感公眾號都早該五馬分屍了。
這些公眾號主為什麼要有法不依、明知故犯呢?因為他們認為,那些規定都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是為了管制政治言論。他們給自己定下的紅線就是"不談政治",其中有些人甚至嘲笑政治言論。為當局出謀劃策的專家,和反對一黨專制的學者,甚至意見一致地認為,娛樂會腐蝕大眾的靈魂,讓他們對政治不感興趣,在無聊嬉戲中了此一生,所謂"娛樂至死"。
"娛樂至死"不是一個新鮮的爭論,十多年前我曾多此參與談論,還就此寫過一篇長文。這個詞來自美國學者尼爾‧波茲曼於1986年出版的一本同名書,該書說的是後現代消費主義對新聞專業主義的衝擊。娛樂新聞以及娛樂化的政治和文化新聞,取代了嚴肅的價值追問,甚至成為新的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兩個預言
不得不說,長期以來,在中國稍微有點學術模樣的概念和爭論,都是移植自西方的"山寨產品",而且大多犯著同樣的錯誤,那就是故意或者無知地忽略基本的前提,也是本質性的區別。在"娛樂至死"的討論中,大家假裝不知道波茲曼在書中多次強調的,這只是討論民主美國的問題。因為在美國,"自由民主的根得以延續,不管奧威爾筆下的噩夢是否降臨在別的地方,至少我們(美國人)是倖免於難了。" 對於仍處於"奧威爾筆下的噩夢"之中,沒有言論自由的專制國家,顯然,這個話題另當別論。
波茲曼開宗明義地比較了兩個預言,一個是奧威爾在《一九八四》中警示的強權壓迫,一個是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警示的娛樂至死:
奧威爾害怕的是那些強行禁書的人,赫胥黎擔心的是失去任何禁書的理由,因為再也沒有人願意讀書;奧威爾害怕的是那些剝奪我們資訊的人,赫胥黎擔心的是人們在汪洋如海的資訊中日益變得被動和自私;奧威爾害怕的是真理被隱瞞,赫胥黎擔心的是真理被淹沒在無聊煩瑣的世事中;奧威爾害怕的是我們的文化成為受制文化,赫胥黎擔心的是我們的文化成為充滿感官刺激、慾望和無規則游戲的庸俗文化……奧威爾擔心我們憎恨的東西會毀掉我們,而赫胥黎擔心的是,我們將毀於我們熱愛的東西。
率土之濱,莫非國事
今天的中國,當然也遭受消費主義廣泛深入地侵蝕,娛樂也在消解嚴肅問題。但是,以為當局依賴這樣的消解來控制思想,簡直是他們的羞辱。這就好比對一隻尖牙利爪的惡狼說,它要依靠愛情來欺騙小羊一樣。專制者並不在乎你"給點陽光就燦爛"的乖巧,而是擔心民眾誤解它失去了使用暴力的興趣與能力。因為它比誰都明白,暴力是它存在的基礎。它不會像某些人幻想的那樣"打一巴掌揉三下",而是發現被誤以為揉了一下,趕緊要打三巴掌讓你清醒。
社群網站上流傳豐子愷一則漫畫《茶店一角》,畫中茶店木柱上貼著大紅告示"莫談國事",諷刺民國時期的政治禁忌。用這封畫來諷刺今天的言論狀況,實在是有些粉飾。首先,想要好好做生意的店家,沒有誰敢口吐真言,貼出這樣的告示。其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國事--民國時期可以談的風月,在今天顯然不符合"正能量"的定義,殺無赦。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