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觀察:台灣入聯——與其重返,不如重建
2021年1月1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我曾多次到訪日內瓦。噴泉、宮殿和落日,如此美麗的城市。但是,老實說,我無心享受,因為好幾次我都是來參加聯合國人權會議……」這是我2019年5月在日內瓦大學一個演講的開場白。
日內瓦萬國宮和紐約聯合國總部大廈一樣,作為國際領土讓很多遊客興奮莫名。但是,就我個人的經歷而言,那裡富麗堂皇的會場,繁文縟節的會議,常常是中國政府的代表羞辱國際社會的舞台。
例如,2013年9月,人權活動家曹順利女士計劃前往日內瓦參加聯合國人權會議,在北京首都機場被警方帶走並折磨致死。這一案件至今沒有受到調查和追責。又例如,2017年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日內瓦並在萬國宮發表演講時,聯合國要求近三千名工作人員提早下班,並禁止非政府組織出席聽講。
延伸閱讀:長平觀察:聯合國已成中國人權惡化的遮羞布
聯合國是二戰之後世界各國維護和平的產物,我當然不會說它毫無建樹。但是,作為一個機構臃腫、資源豐富、影響巨大而又缺少監督的組織,它幾乎無可避免地成為各國權力角逐之地,其中包括操控與腐敗。
尤其是中國經濟強大之後,中共政權的國際野心從「與國際接軌」轉變為「為世界指明方向」——據媒體統計,僅僅在深受新冠疫情重創的2020年,中國官方媒體以「習近平為世界指明方向」作為標題報導就至少有12次,其中包括9月21日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在當天舉行的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峰會上發表的講話為聯合國的未來指明了方向。
在中國指明的方向中,世界衞生組織(WHO)的墮落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疫情爆發一年之後,該機構連派遣專家去疫情源頭武漢調查的事情都至今未能完成。
延伸閱讀:長平觀察:拜登如何重返世衛組織?
在中國指明的方向中,台灣想要堂堂正正地重返聯合國,在我看來比自己宣佈獨立還要困難。
克拉夫特行程取消為什麼讓台灣感到尷尬?
1971年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將台灣排擠出聯合國及相關國際機構(台灣政府因此稱之為「納匪排我案」),成為台灣社會的一大創傷。
我曾多次在會議發言和文章中表示,這一方面對台灣社會不公平,台灣需要為自己的權利吶喊和抗爭;但是另一方面不幸中之萬幸,台灣不必在聯合國這個醬缸中浸染和掙扎。
台灣讀者對我這些意見頗多批評,因為他們發現相比一些激動人心的新聞,這比較令人掃興。最近的新聞是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宣佈訪台。9月,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與台灣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李光章餐敍,她宣稱美國正在推動台灣重返聯合國。
作為聯合國主要的創始國之一,以及聯合國最大的會費支付國,美國無疑擁有很大的話事權。但是,由於美國自身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巨大,經常可以對聯合國越俎代庖,因此和中國不同,它對在聯合國精耕細作不感興趣,也長期拖欠會費。美國能在多大程度上幫助台灣重返聯合國,值得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最新的消息是,美國國務院宣佈取消近期所有外訪計劃,包括國務卿蓬佩奧的訪歐行程以及克拉夫特的訪台行程。國務院稱,此決定是為了讓國務院與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進行交接。
已經為克拉夫特來訪這一「歷史性事件」做好充分準備的台灣外交部表示「感到婉惜,但歡迎克拉芙特大使於未來適當時機來訪」。
美國處於特殊時期,官員行程調整並不意外。歐洲不會因為蓬佩奧不來覺得多麼惋惜,甚至大為釋懷——一些高層官員本來就打算迴避見面;台灣卻明顯因為克拉夫特未到而感到尷尬——原因在於,克拉夫特訪台計劃本身就是這個特殊時期的產物。成敗隨人,讓這個「亞細亞的孤兒」更添身世飄零之感。本身存在的尷尬由此被觸動,也就是人們常常討論的作為大國博弈的棋子的命運。
與紐約與日內瓦遙相守望的新版聯合國
這樣的尷尬其實可以不必存在。台灣可以有更好的出路,承擔更大的使命。
我也曾有若干次機會到台灣參加國際NGO組織的全球會議。在大多數時候,無論是會議主題的切實和具體,還是會議組織的細致和有效,以及熱情的台灣人和美味的台灣小吃——更重要的是,台灣在亞太地區重要的戰略位置,以及香港自由和法治的失守,都讓我想到:為什麼不能將台北或者台灣建設成為東方的日內瓦呢?毋寧說,是日內瓦的萬國宮和紐約聯合國大廈的升級版。
聯合國是以主權國家為基礎的政府間國際組織(IGOs),因此能有效地執行一些決議,但也帶來明顯的問題,成為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
從理論上說,非政府間國際組織(INGOs)一直受到聯合國重視,近年來更有所加強。在聯合國審查各國履行公約成效的會議上,NGO可以 提交「影子報告」(Shadow Report),對各國提交的政府報告實施監督。
影子報告又被稱為「平行報告」,但是它從來沒有真正平行過。NGO組織往往比政府撰寫報告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在聯合國大會上它只能是一個配角。可以想見,對於這個配角,中國政府也不會放過——要麼對報告內容動手,要麼對報告人動手,正如曹順利女士的遭遇。
2014年我在日內瓦參加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委員會審議中國政府定期報告會議,原計劃與會的NGO人士王秋雲,出發前被政府從快遞公司截走了獲得簽證的護照。會場上,中國官員還表示:中國NGO人士不會因為參加這次會議遭到打擊報復。我和在場的NGO代表對此承諾感到不寒而慄。
被剝奪主權身份的台灣政府充分展開NGO外交,勤勤懇懇,攻城略地不少。但是,以政府間國際組織(IGOs)為主、非政府間國際組織(INGOs)為輔的聯合國模式決定了,它不大可能由此獲得應有的地位和尊重。
不是意外的話,至少在五到十年之內,北京不會攻打台灣。台灣應該抓住這個時機,利用自身戰略地位,反客為主,以更長遠的規劃,更大手筆的建設,主動邀請非政府間國際組織前來安營紮寨,建立一個以非政府間國際組織(INGOs)為主體的新概念、升級版的聯合國,與紐約和日內瓦遙相守望,既互相監督,也攜手並進。
跟紐約聯合國大廈和日內瓦萬國宮一樣,擁有國際領土的台灣不僅能擺脫大國博弈的棋子命運,也能讓中國的導彈三思而後行。
延伸閱讀:長平觀察:北京何時攻打台灣?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