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核電?-但關鍵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2006年4月23日目前,全球總共有430多座核電站運行發電,其發電量佔全球總發電量的16%。這個比例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中為24%,在歐洲甚至超過了33%。美國的核電站數量最多,有103座。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下屬的核能機構(OECD/NEA)總幹事埃切瓦利很有把握地認為,核能發電的時代並沒有結束,甚至很可能再度繁榮。他說:「許多國家認為核能發電沒有多少前途。但是現在情況有些變化。今天,核電又開始受到重視了。原因有兩個。第一是我們必須保障未來的電力需求,而且是以合理的價格保障供電。在今後25年內,人類的電力消耗可能會提高60%。我們將需要動用所有資源,來滿足這一需求。第二個原因是過去幾年表明,我們必須採取措施防止地球變暖。京都議定書簽約國都做出國際承諾,降低本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核能發電的優點之一就是不會生成二氧化碳。」
不久前,美國延長了其核電站的運行期限,中國計劃在今後15年內興建20座新的核電站。歐洲的情況是,芬蘭和法國已經決定使用一種新型、也被稱為是第三代的反應堆,即歐洲壓水反應堆技術。這一技術的支持者認為,這是迄今最好、最安全的核電站。德國卡爾斯魯爾科研中心的舒棱貝格就介紹說:「歐洲壓水反應堆採取的安全措施之一是外殼為雙層鋼筋混凝土構造,對外可以防禦飛機墜毀,對內可以防禦爆炸。假如發生了核燃料熔化事故,熔化的核材料就會有導向地流到反應堆底座下帶有冷卻功能的收集系統,不會滲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新一代反應堆的設計目標是,即使在最壞的情況下,也就是什麼都失靈、什麼都熔化了的情況下,也不得有任何東西洩漏出來,住在周圍的老百姓不能受到任何影響。歐洲壓水反應堆是第一個實現這一目標的反應堆。」
生產廠家號稱,歐洲壓水反應堆發生重大事故的概率是1比1000萬,比現有最好的反應堆要安全10倍。但也有一些專家對歐洲壓水反應堆持懷疑態度,比如德國達姆斯達特工業大學的利伯特。他說:「就安全性能來說,歐洲壓水反應堆是有一些改進,但是關鍵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比如說,核燃料熔化問題。設計人員和廠家告知,我們有收集系統,可以把熔化物收集起來。聽起來好像沒問題了,但是仔細推敲一下,卻不是這麼回事兒。廠家證明的是當熔化的物質為100公斤時,這套收集系統是可行的。可是實際上,一旦發生核燃料熔化事故,熔化的物質可不是100公斤,而可能是100噸!其次,壓水反應堆在安全特性方面的缺陷並沒有得到解決,也就是說一旦控制失靈,它就會釋放出大量的放射性。這一點,歐洲壓水反應堆原則上並不能排除。」
還有一個問題是,不光是化石能源存在資源有限的問題,就是在核電方面也存在這個問題。利伯特繼續說:「人們很少提到的一點是,核燃料——鈾的資源也是可以枯竭的,就像煤炭、石油這些化石燃料一樣。因此,人們就得推出一個結論:我們需要一個反應堆,用來自己生產核裂變材料。增殖反應堆就是為了這個目的開發的。可以說,增殖反應堆為長期進行核能發電提供了機會。只有當你掌握了這樣的快速增殖反應堆,你才能長期利用核電。」
快速增殖反應堆也是一種核反應堆,但它在運行中所產生的核燃料比它所消耗的核燃料要多,也就說,原本只夠用幾十年的鈾資源,經過反應堆的繁殖,可以夠用幾千年了。但這裡存在的問題是,批評者認為,增殖反應堆的風險太大。他們表示,假如發生意外,增殖反應堆就會像原子彈一樣爆炸。
最後還有核廢料問題。即使作為廢物,核燃料的放射性還會持續成千上萬年。關於如何處置、在哪裡處置核廢料的問題,德國已經激烈爭議了多年,至今沒有定論。瑞典則自認為找到瞭解決方案。瑞典決定建造一個核廢料永久處置場,是世界上第一個做出這一決定的國家。瑞典核燃料與核廢料管理公司(SKB)的特格斯特羅姆介紹說:「我們把核廢料從用完的燃料棒裡分離出來,裝到特製的密封容器裡,然後再把這些容器存放到地下深處的大理石岩洞裡。2012年左右我們就可以開工建造我們的核廢料永久處置場了。我們準備2017年儲存第一批核廢料容器。那麼,以長久的眼光來看,容器本體會發生什麼變化呢?我們的計算表明,幾乎不會發生什麼變化。這些容器過幾千年也照樣牢固可靠。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做了少數容器可能會壞的打算。但即便如此,放射性物質還是需要極其漫長的時間,才會從容器中洩露出來、隨著地下水到達地表的。總的來說,有害的放射性污染環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無論如何,有一點是清楚的:德國又要開始有關核電的討論了。一方仍然會堅持認為核電的風險太大、危害太大,而另一方會出於氣候保護的緣故,寧願接受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