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醫生與政府對峙

汪洋2002年12月9日

德國衞生部長為填補醫療保險制度的財政虧空,拒絕醫生加薪的要求。全國醫生組織提出抗議。曾令德國人驕傲的醫療保險體系早就敲響警鐘,如今一場衝突正在進行。醫療體系的問題出在哪兒?德國之聲記者揭開冰山一角:

https://p.dw.com/p/2yaI
衞生部女部長施密特與德國醫生協會主席豪佩的笑容掩蓋不了政府與醫生的矛盾圖片來源: AP

德國的醫療保險體系敲響了警鐘:各個醫療保險部門入不敷出,預計赤字將高達數十億歐元,唯一的出路是提高保險金、裁減醫療福利。換句話說,就是多進少出,填補窟窿。

歷史悠久的醫療保險制度

冰凍三日,非一日之寒,德國醫療保險體系出現危機由來以久。早在一百多年前,鐵血首相俾斯麥為了保障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在德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全面的社會保障體系,醫療保險與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一起構成了社會保障的三大支柱。三大保險的保險金都按照薪水收入的百分比徵收,其中工作人員和工作單位各支付一半。對於一般的工薪階層來說,三大保險是必須參加的法定保險,保險金從每月的薪金中扣除。在醫療保險領域,參加法定保險的職工一人保險,全家受益,沒有薪水收入的配偶和子女同樣可以享受免費醫療的待遇。高收入者可以不參加法定保險,改為參加保險金較高、福利待遇較好的私人醫療保險。

一百多年來,這個全社會互助性質的醫療保險制度確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德國,沒有「有病沒錢莫進來」的醫院診所,也少有冒名頂替的病人,因為整個社會都納入了醫療保險體系,無論何時何地,有病看病,是天經地意的事情,病人無須支付任何費用,門診費、檢驗費、甚至住院費都由醫生或醫院向病人的保險公司結算。

醫療保險亮起紅燈

但是,最近二十年來,醫療保險制度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因收支不平衡,財政不時亮起紅燈。這些情況的出現,是德國社會發展的結果。首先是德國的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育齡人口不願生育造成了人口負增長,社會老齡化,退休人員靠退休金生活,收入少,交納的醫療保險金也少,另一方面他們卻是醫藥消費的主要人員。年輕人、單身者和高收入者更願意加入私人醫療保險,因為他們年輕力壯,一年內不看病吃藥,還可以從保險公司退回部分保險金。這批人的離去,使法定醫療保險失去了一筆可觀的財源。

另外,高科技帶起的產業革命使一大批人成了失業者,目前德國已有四百萬失業大軍。失業者在領取失業金及失業救濟金期間,由勞動局代為交納少量醫療保險金,領取社會救濟金的長期失業者,醫療保險金則靠地方的社會福利局支付,他們和他們的家庭成員當然繼續享受法定醫療保險的待遇。對於醫療保險公司來說,這是入不敷出的根源之一。

再者,現代化醫療手段的突飛猛進和大量新藥品的上市提高了醫療

的成本。為了更好確診,醫療單位花費巨資添置了新儀器,成本需要從對病人的檢查中收回。另一項醫療保險的大筆支出是藥品,其中新藥價格昂貴,更加重了醫療保險的負擔。

為應對醫療保險財政虧空越來越大的局面,歷屆聯邦政府都採取了緊縮措施。長期以來,保險金逐年上升,醫療福利卻日益縮水。現在,醫療保險金已佔薪水收入的14%左右,以月薪水收入2000歐元為例,醫療保險金為280歐元,其中個人交納140歐元,工作單位交納140歐元,對工作單位來說,加上另外兩項社會保險,是一個很大的額外負擔。而過去許多免費或個人只交納小額費用的待遇一再縮減,如配眼鏡、鑲牙等,都基本上實行自費。藥品除兒童用藥外,早已廢除了全部免費的制度,按每種藥品種類和大小,個人分別要承擔四歐元至五歐元。住院治療時,個人交納的費用雖然在整個住院費用中微不足道,但也呈上漲趨勢。

醫生與政府衝突升級

面對當前醫療保險體系嚴重的財政危機,聯邦衞生部長施密特女士提出新年度內不再提高醫生報酬,而醫生的組織-聯邦醫療保險系統醫生聯合會提出,醫生的報酬至少要提高百分之三。醫生的要求遭到聯邦政府拒絕後,聯邦醫生聯合會威脅要全面封鎖醫療事業,聯合會主席裡希特-萊希赫爾姆號召醫生把對非緊急病人的診治推遲到明年第一季度,給病人只開最廉價的藥。醫生雖然沒有罷工的權利,但如果他們嚴格「照章辦事」,也就是機械地按衞生部的字面規定工作,那麼將出現一片混亂。

對於這場醫生與政府的衝突,德國媒體態度不一。有的報刊批評政府多年來領導不力,無視醫生的權益,也有報刊指責醫生無視人道主義義務、一味追求金錢。但不管怎麼說,德國的醫療保險制度已到了必須改革的緊要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