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德國綠黨成立30周年
2013年3月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圖片上的馬銳魯斯‧貝克(Marieluise Beck )穿著一件自己手工編織的紫色馬海毛毛衣。她在1983年3月6日的聯邦議院選舉中成為首批28位綠黨議員中的一員。貝克回憶說,"選舉結果出乎意料,人們簡直都不敢相信,而實際上這一結果也令當時的波昂政界感到無比震驚。"
照片上站在馬銳魯斯‧貝克旁邊的是穿著西裝、打著領帶的德國基民盟領導人赫爾穆特‧柯爾( Helmut Kohl)。1983年3月29日,聯邦議院的議程是選舉出政府總理。在柯爾如期當選後,馬銳魯斯‧貝克走到柯爾面前表達了她的祝賀:與以往所不同的是,她送上的不是鮮花,而是一束松枝。貝克笑著回憶說:"一個呼籲關注森林大片死亡的公民自發組織委託我,在候選人當選總理後,把這束松枝送給他,而我也這樣去做了。"
從反政黨政治到聯合執政
綠黨在那一次大選三年前才剛剛成立。當時,為抗議美國的核武器部署在西德,防止未來核軍備競賽的日益升級,數十萬人走上西德各大城市街頭。在此背景下,一些環境保護者、和平主義者,及人權活動家於1980年1月聯合起來,正式成立了綠黨。他們的主張是:"保護生態優先、基層民主、社會正義和非暴力",他們稱自己的立場是"反政黨政治"。
90年代中期,綠黨的力量不斷壯大。1998年,該黨首次與德國社民黨組成聯合政府。綠黨政治家約施卡‧ 菲舍爾(Joschka Fischer)還成為了德國的外交部長和副總理。因此,綠黨必須證明該黨的執政能力,以及在政治務實能力方面經受得住考驗。這一點在兩個事件上得到了證實:1999年,聯邦議院通過了德國派部隊參與在科索沃的軍事行動,以及2000年,德國政府同意在2021年前退出核能。
2005年,德國紅綠兩黨組成的聯合政府成為了歷史,綠黨站到了在野黨的舞台。此後約一年半,綠黨核心人物菲舍爾退出政治舞台,黨內許多人認為沒有了"領頭羊"綠黨的未來將走下坡路。
綠黨新的政治影響力
然而,不來梅大學政治學教授洛薩‧普羅布斯特(Lothar Probst)則認為,綠黨的發展是一段成功的歷史。他們的成功在於,總能從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正如政黨分析人士所說,綠黨是一個中間政黨,他們總能在的選舉中獲得10%到20%左右的選票。"因此,綠黨的支持率也遠高於德國的一些小黨:左翼黨(die Linken)、自民黨(FDP)和海盜黨(Piraten)。
讓綠黨具有新優勢的原因之一是:今天該黨選民的層面比三十年前更寬泛了。他們的選民已深入到市民階層。此外,普羅布斯特教授認為,除環境議題外,綠黨還致力於其他政治議題,如教育、社會公正、消費者保護及氣候保護等方面的政策,"我認為,這正是綠黨的優勢之一。"
綠黨正走向成功?
但是,如果其他政治對手將綠黨的精髓主張"環保政策"列為他們的議題,那綠黨還應該做些什麼呢?例如: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難後,德國基民盟領導人梅克爾隨即化身為一名"反核人士"。現在,"同性婚姻"也成為了梅克爾領導的保守派討論的議題。這意味著綠黨已經不能用這些議題來獲得支持了嗎?對此,普羅布斯特教授持不同看法:"就拿能源轉型議題來說,我們才剛剛起步,我們看到在這方面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還有在食品工業領域爆出的醜聞。而這一領域,過去幾年綠黨做的也較為成功。"
同樣,馬銳魯斯‧貝克也不認為,綠黨已經拿不出什麼能抓住人的新議題。她說,"沒有任何人能迴避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在一個人口不斷增長的世界,儘管人人有權利得到富裕,但人們不得不承認,長遠看經濟增長不能以犧牲環境的代價來實現。"在談到5年後綠黨的發展方向時,貝克回答道,"希望那時綠黨能作為執政黨之一進入下屆競選,爭取連任。"過去三十年,綠黨不僅贏得了政治上的成熟,也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優勢所在。
作者:Birgit Görtz 編譯:嚴嚴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