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不選華為 德國5G建置陷兩難
2019年1月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在美國主導和盟友支持下,中國電信公司華為通向各國5G的大門一扇扇被關上。柏林也終於意識到可能衍生的網路安全風險,但仍有評論認為德國低估了威脅的嚴重性。
前美國中情局員工、現任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講師艾菲西亞德斯(Nicholas Eftimiades)說﹕「過去西方認為中國富起來後會邁向自由化,但這個理論已被現實推翻。現在許多國家都需思考一個根本的問題:讓殘暴獨裁政權向國內企業提供經濟利益,這種做法在道德上是否正確?會不會影響國家安全?」他的言論與華盛頓對中國日益強硬的立場相呼應。
美國希望德國跟隨其他西方國家的腳步,禁止或限制華為和中興等中國公司參與建置國內網路系統。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第三大移動營運商T-Mobile US和第四大營運商斯普林特 (Sprint Corp.) 的合並案至關重要。此案將會對T-Mobile的母公司德國電信 (Deutsche Telekom, DT) 產生巨大影響。若DT承諾停止使用華為設備,美國監管機構將簽署260億美元 (合225億歐元) 的合並協議。一切順利的話,交易將於2019年第一季度完成。
但德國與中國的關係良好,DT與華為的關係也很不錯。柏林目前試圖與華盛頓對北京的強硬貿易立場保持一定距離。
中國要的德國有
共產主義受害者紀念基金會中國研究專員馬提斯 (Peter Mattis) 告訴德國之聲﹕「德國是北京的重要目標。在中共看來,德國公司具有世界級的戰略意義領域。」
中國將目標鎖定在太陽能、集成電路製造設備和裝配技術、先進的機器人技術、高端計算機晶片和衛星技術等。北京意識到無法與德國汽車製造商競爭,於是專注在開發電池和電動汽車,同時致力開發中國自己的商用噴氣式飛機來打破空中巴士和波音的雙頭壟斷。
據說中國僱用了100萬名情報人員,其中許多人專注於取得德國技術。德國內政部估計,中國經濟間諜活動可能使這個歐洲最大的經濟體每年損失200億至500億歐元。
德國這一段時間以來指責北京干涉歐盟,特別是希臘、匈牙利以及西巴爾干地區。德國也在推動歐洲投資審查程序,控制各項外國投資。德國電信DT最近也表示正在審查其在德國與其他歐洲市場的供應商計劃。
5G和間諜行動不該混為一談?
柏林智庫新責任基金會 (Stiftung Neue Verantwortung) 的物聯網安全項目總監克萊漢斯 (Jan-Peter Kleinhans) 向德國之聲表示﹕「我認為德國不應盲從任何有關中國5G製造商的外國建議。這必須被視為目前中美間貿易緊張局勢的一環。」
中國在5G的標準化上投入大量資金。北京意識到過去3G和4G在標準競爭失利後,主要依賴外國,特別是美國公司。克萊漢斯說﹕「在5G上,他們沒有再犯同樣的錯誤。歐洲必須承認中國擁有極具競爭力的資訊與通訊科技 (ICT) 產品,並在國際標準化方面發揮愈來愈大的作用。」他也強調﹕「如果我們對此感到不安,不希望將來依賴中國科技,我們只需要將大量資金投入歐洲本土創新。」
克萊漢斯認為,即便中國的確存在廣泛的工業間諜活動,但不應該與5G混為一談。 他說﹕「因為擔心工業間諜活動而禁止中國5G製造商參與公共採購是沒有意義的。」他表示,華為已經提供了約45%的德國4G基地站。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被開發用於工業間諜活動。
他提到﹕「即便在技術上可行,但使用基地站進行工業間諜活動完全沒有效率。更簡單的方式是用傳統的攻擊媒介,如釣魚郵件或其他手段,來破壞網路並建立長期侵入的管道。這樣竊取藍圖或數據才容易得多。」
電信分析师甘迺迪 (David Kennedy) 告訴德國之聲,很難從安全部門之外評估這些威脅。他說﹕「華為設備中從未發生任何後門或類似情況的報導。」
中國獲取德國秘密的5種方式
1. 收購
根據德國聯邦憲法保護局 (BfV) 2018年的報告,中國情報部門動作不斷,被收購的德國公司不斷增加。舉例來說,億萬富翁李書福已成為梅賽德斯 - 賓士母公司戴姆勒的最大單一股東,機器人製造商庫卡則被美的集團收購。
2. 社群網站假帳號
在2017年底,有多達1萬名德國公民收到社群網站假帳號的聯繫了,主要透過LinkedIn這個界面。其後德國發現這背後與中國的特勤局有關。
3. 駭客攻擊或雲端
據《南德意志報》,聯邦訊息安全辦公室(BSI)最近發現某些小型弱連接服務公司被用來攻擊德國工業。美國說德國公司被名為「雲端跳躍」的中國駭客盯上。
4. 老派手段--賄賂
2016年,一名王姓中國商人 (Jason Wang) 聯繫了一位德國國會議員。他將自己描繪成一個關係良好的商業人物,並向議員提供了3萬歐元報籌以換取議員工作的內幕。後來王姓商人被證明是來自中國500个假社群網站帳號其中之一。
5. 學術合作
中國使用一系列開放和隱藏的方式提供投資、合作協議,並建立網路和組織聯合會議。然後在需要時動員其中的關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