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轉型正義:德國經驗台灣可用?

邱璧輝
2018年3月16日

德國史學家馬丁•薩布羅夫(Martin Sabrow)3月中在台灣發表一系列有關德國轉型正義的演講,同時對台灣的轉型正義有一些觀察。

https://p.dw.com/p/2uQvI
Chiang Kai-Shek Präsident ROC China
台北中正紀念堂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Christian Kob

(德國之聲中文網)蔡英文政府2016年上任後,轉型正義便是施政重點之一。至今已經通過"不當黨產處理條例",成立"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去年底通過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未來還將設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進一步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及保留不義遺址、平復威權時期司法不公並還原真相等。值此之際,德國波茨坦歷史研究中心主任、同時也是洪堡大學的歷史教授馬丁‧薩布羅夫(Martin Sabrow)應台北歌德學院之邀,3月中在台灣做一系列有關德國轉型正義的演講。由於德國過往有處理納粹和東德共產黨集權統治的歷史和經驗,薩布羅夫教授的演講和他的德國經驗特別受到矚目。

轉型正義 台灣進程

台灣的"轉型正義"工作其實已進行多年。1995年通過了"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李登輝首次代表國民黨向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和家屬道歉。民進黨籍總統陳水扁則在2007年將中正紀念堂改名為"民主紀念堂",雖然後任的國民黨政府又將名字改回"中正紀念堂"。這期間許多蔣介石的銅像被移除,部分銅像被放置到桃園的銅像公園,該公園已然成為大陸觀光客喜愛的旅遊熱點。總統府前的介壽路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爾後的國民黨籍的馬英九總統,每年也都向二二八受難者遺屬道歉。在綠島和景美的國家人權博物館相繼成立,這期間也和國內外的相關博物關進行交流。

近期則有人重提新台幣紙鈔和硬幣改版的要求,理由是錢幣上不該出現有威權象徵的圖像,而新台幣上有許多蔣介石和孫中山的肖像;與此同時,黨產會對所謂附隨組織"婦聯會"的清理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媒體上不時出現婦聯會的消息,包括婦聯會的資料遭碎掉、婦聯會10年來捐助藍營團體約6億新台幣等。另一方面,在紀念228事件當天,十多名主張台灣獨立的青年向蔣介石靈柩和遺像潑紅油漆。這些人在潑漆同時高喊要"去支那威權、建立台灣共和"。 薩布羅夫教授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稱,他個人絕對不會做這樣的行為,但他可以理解這些人的想法和感受。

Taiwan Statue von Chiang Kai-shek
蔣中正塑像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S. Yeh

德國模式  台灣借用?

德國二戰之後首先經歷"去納粹化",東西德合並後又經歷過"去共產主義化"的兩次轉型正義。德國擁有的轉型正義經驗,台灣是否可以借用?薩布羅夫教授稱,兩國的情況大相徑庭。比如台灣的國民黨,已逐漸蛻化成為民主政黨,多次執政,擁有為數眾多的支持者,這點和東德的"德國統一社會黨"相當不同。而且國民黨目前還在新北市執政,國民黨的理念和政策還受到許多人的擁護。國民黨還真實地活躍在台灣的政治舞台上,繼續扮演重要角色。但在德東,可能只有極少數的人願意回到1990年前的東德生活。薩布羅夫教授拿德國統一社會黨和台灣國民黨來做比較,得出來的結果是:相同的少,相異的多。

薩布羅夫教授稱,以他的德國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他無法告訴台灣人該怎麼做,他只能在一旁觀察台灣在轉型正義的道路上如何發展出自己的模式。薩布羅夫教授特別提到,在轉型正義的路途上,台灣也面臨不同於德國的壓力,因為中國大陸正在旁邊虎視眈眈的望著台灣,想將其勢力一路推展到太平洋岸。他認為,台灣的政治人物應該深思,到底什麼是重要的?一個透過自我省思的徹底清洗?還是各方凝聚在一起,手牽手一起對抗一個更大的挑戰?薩布羅夫教授稱,在這議題上他無從置喙。

轉型正義的必要性

轉型正義一般是指新型民主國家如何處理以前政府所留下種種侵犯人權、集體暴行或是其他形式的巨大社會創傷,然後去建構一個較為民主、正義與和平的社會。蔡英文總統在去年的世界人權日稱,希望轉型正義能變成台灣社會集體的運動,讓大家一起面對過去,走向共同的未來,從錯誤中學習,鞏固民主和人權的防線,確保歷史不再重演。

Prof. Martin Sabrow
歷史學家薩布羅夫圖片來源: DW/Bihui Chiu

薩布羅夫教授稱,任何一個社會都不應允許忌諱的存在,也不該允許假裝沒事。歷史上的災難必須讓全體人民知道,只有創傷清理乾淨後,大家才可以更好的面對未來。歷史遙遠的創傷,不一定有辦法透過司法程序來清洗整理,加害人也不一定會獲得司法的懲罰。就好比幾天前才過世的96歲的奧斯卡‧格呂寧(Oskar Gröning),他是前黨衛軍成員,以"奧斯維辛會計"為眾人所知,最終還是沒有服刑。薩布羅夫教授指出,有人可能因格呂寧年老體衰,不忍心將他送上法庭。但是格呂寧的受審是基於道德的理由,而且具教育民眾的意義,是應該的。更重要的是,人民有知的權利和自由。所以蛻變成為民主政黨的國民黨更有義務,去維護別人知的權利,讓大家去瞭解真相,允許大家去瞭解真相。

中正紀念堂 何去何從

不只是蔣中正的陵寢該如何處置,引發討論。特別是紀念蔣的"中正紀念堂",就位於台北的精華區,是存是廢,各方意見僵持不下,並多次引發衝突。有人建議將立法院搬到此處,讓威權的象徵轉換為民主殿堂;也有人主張將此地改為菜市場,讓蔣中正的銅像旁有代表"庶民文化"的菜市場,加速社會解構、心靈除魅,告別威權。薩布羅夫教授稱,菜市場的提議太魯莽。他建議不要拆除這樣富有歷史意義的建築,而是將他改變成為可以憑吊歷史又可以對這段歷史作出批判的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