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去」引發的「革命」
2014年2月22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每日鏡報》2月18日發表題為"給我們點料!"(Gebt uns Stoff!) 的署名文章,關注了今年在柏林電影節上擒獲三熊的中國電影。文章指出,雖然這個電影之國正在蓬勃發展,但許多導演的處境仍然艱難。
文章在開頭寫道:"中國有所行動。柏林電影節的3只熊是這個電影之國再次崛起的力證……但這意味著中國電影已經邁入黃金時代了嗎?是,也不是。憑借《白日焰火》斬獲金熊獎的刁亦男導演在獲獎後表示,中國獨立電影人的處境依舊艱難。"
作者隨後介紹了中國電影在硬體條件飛速發展的同時,軟體內容及其貧乏的現狀。文章指出:"政府支持大電影產業、富有商人大力投資的同時,獨立電影人步履艱難。許多電影節都宣佈停辦。中國唯一一個獨立電影學院被關閉。而活力十足的微電影人也必須有所收斂。這些製作成本低廉、主要在手機上放映的線上影片有時能夠擁有達到8000萬的點擊率,其中部分內容能夠成為電影的先期創意。然而現在一部新法律規定作者必須實名上傳影片。這也屬於中國電影迅猛發展的一部分:政府正加大力度管控獨立電影圈。而正是這些獨立影人能夠幫助解決中國電影在內容上貧乏的問題。"
審查給亞洲電影多樣化帶來衝擊?
作者在文章最後關注中國政府電影審查制度給亞洲鄰國電影業帶來的影響。文中指出:"如果人們太過注意審查人員的口味,中國的影響力有可能會給亞洲電影文化的多樣性帶來衝擊。柏林電影節上的中國電影並不是革命性的,但它們帶來了希望。中國城市中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以及有決心對外輸出電影的政府都希望看到有別於歷史劇以及家庭喜劇以外的影片。中國電影人已經開始熱身。"
2月19日《法蘭克福匯報》在隨筆專欄中同樣關注了中國電影業的最新發展動向,以及電影和社會話題之間的互動關係。在題為"跟小孩說話時應該蹲下去"(Wer zum Kind spricht, soll in die Knie gehen)文章中,作者關注根據父子親情真人秀"爸爸去哪兒"編排的同名影片在中國院線表現不俗的現象。指出:"真人秀取代了奇幻大片:'爸爸去哪兒'帶著新一代父親形象衝擊中國電影市場,也引發了一場全國範圍關於如何教育子女的討論。"
"蹲下去"引發的"革命"
生活在北京的作者在文章開頭寫道:"中國的電影業已經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一部在五天內就拍攝完成,製作成本極其低廉 ,毫無任何情節可言的關於五位父親和孩子們的真人秀能夠在春節過後的第一個星期裡和奇幻大片'大鬧天宮'看齊,創下將近5億人民幣的票房收入。整個行業在問,這向未來的製片方傳遞了怎樣的一種訊息?更精確點的話應該這樣問:這使人能夠想起哪部作品,讓人們捨得花對於普通人的消費能力來說貴的離譜的80元人民幣,來看這個沒有絢麗精彩的特效、劇本和情節的電影?答案應該是:'爸爸去哪兒?'是一種和電影沒有多大關係,但和中國家庭在這個後儒教資本主義時代的困惑徬徨有關的現象。這部完全沒有教育成分、討論成分和敘事成分的真人秀標記了一次傳統形象角色的小革命。"
文章隨後向德國讀者介紹了"爸爸去哪兒"的節目理念:"……內容看上去很簡單。五個演藝圈內名聲平平的父親帶著自己3到6歲的孩子去大自然中郊遊。電影版裡的場景是廣州附近的一個野生動物園。在集體上交完手機後,他們必須參加各種不同的競賽。但更重要的是,父親們得獨自面對給孩子穿衣服、安慰孩子、做飯或者哄他們睡覺的挑戰。"
作者說:"就是這麼簡單。但這一系列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情正是中國當今社會中所極度缺乏的。中國人傳統上信奉'男主外,女主內'。所以父親能給孩子做的最大貢獻就是送他們上學……但同時,西方教育理念的傳播以及就業市場上不斷增加的壓力讓許多家長不知所措。再加上一味注重死學硬背的中國基礎教育體系,所導致的結果經常就是父母們的過度保護,督促孩子們盡早學習日後立業所需的文化知識。"
文章隨後關注"爸爸去哪兒"在中國社會引發的一場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討論。指出:"有人在微博上誇獎台灣藝人林志穎。認為台灣父親更加尊重他們的孩子。'林志穎跟他孩子說話的時候都是蹲下去,直接看著他的眼睛。但是大陸的父親們和孩子們說話的時候都是站著的。'"
摘編:任琛
責編:萬方
以上內容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