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士啟動在華生產線
2005年11月25日亡羊補牢之舉?
雖然北京的賓士轎車流水線終於啟動,戴姆勒-克萊斯勒卻是最晚全面打入中國市場的全球汽車大賈中的一個。迄今,該公司在華銷售的賓士轎車均為進口車,必須支付的關稅使賓士的售價異常昂貴。今年頭9個月,賓士車在中國共銷售10900台,其中近一半是S級。與去年同期相比,銷售數量增加26%。
戴姆勒-克萊斯勒計劃讓北京的新工廠完整製造賓士轎車和吉普車。該公司亞洲地區董事格魯伯稱,本月內,北京廠首先生產E級車,為此,公司方面早已培訓了中方人員。新款C級車未來也將在中國生產。從中期看,賓士在華生產線的年生產能力將達到25000輛。
時機是否恰當
有關戴姆勒-克萊斯勒錯過了進入中國市場機會的說法,格魯伯頗不以為然。他指出,早在1983年,該公司就已經與中方合資建立了北京吉普有限公司,成為國際汽車業在華首家合資企業。據此,戴姆勒-克萊斯勒大可被稱為先鋒。不過,事實上,北京吉普可說是「天上掉餡餅」:戴姆勒-賓士是因為後來與美國克萊斯勒公司合並才自動獲得了合作生產北京吉普這樣的「業績」。90年代,梅塞德斯-賓士公司與中方建立合資企業的計劃卻以失敗告終,原因之一就是與合作夥伴之間的岐見過大。
觀察家們一直垢病賓士公司遠離中國市場,尤其是,多年裡,汽車業在中國呈火爆之勢。2004年,中國汽車市場增長率為15%,今年預計也將達到10%。通用、豐田和大眾等其它各大汽車商都早已與中方夥伴一起在中國建有巨大生產線。
賓士遭批評的另一個因素是,此刻進入中國市場恰恰遇上不當時機。中國政府目前正有意給汽車業降溫,牌照需經拍賣,汽車貸款業務難做。採取這一措施的原因之一是交通增長過猛。有路難走,有車難行已屬司空見慣,僅在北京一地,每天上下班高峰時間,塞車長流都會綿延數公里。此外,政府也擔心環境污染問題。
多用本地產品
這種情況增加了汽車製造商們達到銷售目標的困難。加上「奇瑞」、「吉利」等本地品牌日益增長的重要性,使廉價車的生產商面臨更為嚴峻的局面。對此,賓士公司心中似乎有數。亞洲地區主管格魯伯便承認,鑑於中國國內汽車生產能力過剩問題日益尖銳,中低檔車將被迫繼續降價。-不過,對賓士這樣的高檔車而言,他認為不至於受到同等程度的影響。
儘管如此,戴姆勒-克萊斯勒也計劃通過採用當地提供的配件,降低賓士車的生產成本。根據中國當局作出的規定,賓士車40%的配件必須採用中國本地產品。格魯伯認為,40%並不是上限。戴姆勒-克萊斯勒自己也願意盡量多採用本地產品。他認為,德國本土的供應商倒無需為此擔憂。他表示,在最近的將來,公司方面都不會考慮轉移生產線,或取消從德國向中國提供配件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