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帶動變革」在中國收效甚微
2011年6月29日未來中國和德國將在政治和經濟上開展更緊密合作」,這是周二(6月28日)中國總理溫家寶同德國總理梅克爾在柏林舉行雙方首次政府間磋商會議上達成的共識。溫家寶在會議中指出,「如果歐洲需要幫助,中國願意伸出援助之手。」
會議當天,包括西門子、空中巴士公司、戴姆勒和大眾汽車等德國和歐洲知名企業與中方簽署了14項,價值150多億美元的商業合約。到2015年,中國在德國的貿易總投資額將增加為283億美元。
貿易繁榮沒有帶動中國的民主變革
在中德為雙方的經濟成果歡欣鼓舞之時,德國《斯圖加特日報》發表評論說,德國在帶動中國實現民主化進程上做的還不夠。文章評論說:「冷戰時期,人們把『貿易帶動變革』一詞視為希望的象徵。當時,民主國家希望通過密切的經濟往來促使東歐的共產黨政權向民主化轉型。事實證明,在那裡這一希望最終實現。但是顯然,中國與這些東歐國家不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憑借著自己的力量創造了經濟奇跡。而德國人也和其它西方國家一樣,為了經濟利益希望從北京的獨裁者那裡獲得訂單。」文章最後寫道,「雖然中國實現了經濟繁榮,但迄今中國在民主變革中的表現卻微不足道。」
德國電視二台在新聞節目的報導中稱,
德國《呂訥堡地方報》在評論中寫道,「在北京將德國作為通向歐洲貿易市場『關鍵國』的同時,德國也利用高新技術確保了該國在巨大的中國市場獲得一席之地。」
德國未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然而除了經濟對話,此行中國也做好與德國『討論』人權的準備。為了避免與德國在人權問題上的討論,在溫家寶出訪歐洲之前,中共釋放了政府批評人士艾未未和胡佳,但仍有數千名異見人士被當局關押。
《呂訥堡地方報》在文章中繼續寫道,「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總理梅克爾沒有被經濟成果沖昏頭腦,不忘在人權問題上對中國施加影響。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她並未打算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否則,歐盟將很快受到中國的擺布,成為中國服務於自己經濟利益的一個工具。」
該報還指出,未來,中國將在高新技術革新領域繼續向德國人學習。除了加大在技術產業的投資,還會從單純的雙邊商品貿易,轉為更多的技術轉讓。不過,並不是所有德國人都認同中國的「擁抱戰略」。根據德國最近一次的民調結果顯示,大多數德國人都擔心,該國在經濟上過於依賴中國。
作者:嚴嚴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