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變遷中的德國藝術市場

Peter Lodermeyer2006年10月25日

藝術品也是一種商品,但任何一位榮登高雅之堂的藝術家很少會屈尊俯就到王婆賣瓜的地步。由此一來,關於藝術品的一切交易活動均由藝術市場來承擔,這同時也是一套複雜而脆弱的系統。

https://p.dw.com/p/9I8I
特殊的交易圖片來源: DW-TV

藝術市場上最活躍的表演家始終都是畫廊老闆。除此之外,藝術咨詢人、拍賣公司和展會也都直接與藝術銷售掛鉤。但一些非商業性機構如博物館、藝術協會以及在媒體上發表言論的藝術評論家等也均是藝術市場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他們能夠引導潮流,提高某位藝術家的知名度,從而間接影響藝術品的價格定位。

科隆畫廊老闆Rolf Hengesbach認為,一件繪畫藏品能否賣出高價取決於某些關鍵人物的想法。「當然,收藏家、藝術家、評論家和藝術機構之間緊密交織的關係網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在德國尤其如此。」

百花齊放

德國藝術市場擁有一套良好的基礎體系,這與德國奉行的聯邦制度不無關係。不同於美國、法國或者英國,德國各大藝術中心「數」管齊下、百花齊放,在相互競爭和相互交流中煥發出多姿多彩的藝術活力。 「沒有形成單家機構或者博物館一統天下的局面」 ,Hengesbach介紹說:「德國藝術市場是各種地方性的結構群體的組合。」

如果比較各國畫廊、藝術博覽會和公共藝術機構的絕對數量,德國僅稍稍落後於美國,但考慮到相差甚遠的人口基數,德國人均藝術市場的發達程度高居世界榜首。據統計,參照不同的定義標準,德國畫廊總數介於1300家到2000家之間。

伊妹兒購畫

40年前,展會還是一種新型的藝術品交易平台,科隆藝術博覽會「Art Cologne」自問世以來一直飽受非議,但與此同時,無數新生的藝術展會正在世界各地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德國地區的柏林、卡爾斯魯厄和杜塞道夫也逐漸發展為展會勝地。雖然近年來傳統畫廊對於生意清淡多有抱怨,但新開的藝術展會卻是門庭若市,益發火爆。

藝術市場的衣食父母自然是擁有一定經濟實力和鑑賞力的顧客。除了藝術品收藏家和傳統畫廊主顧之外,廣大的偶然性消費者也逐漸支撐起藝術殿堂的半壁江山。網路和技術革新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藝術交易方式。不僅出現了大批的虛擬空間裡的線上畫廊和線上拍賣行,畫廊老闆僅僅通過電子郵件而將藏品賣給素未謀面的買家的例子也屢見不鮮。

德國畫廊聯邦協會副主席Susanne Zander希望畫廊界加快專業化進程,以迎接全球化經濟時代的挑戰。「例如現在學習藝術史的大學生可以同時攻讀『藝術貿易』的碩士學位。」這對於那些有志於立足藝術市場的新一代不失為一條可供參考的建議。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