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美國伊拉克政策陷入兩難
2007年7月10日擔任伊拉克政府領導人決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不過馬利基所遇到的問題超過了他所有的前任:這位57歲的什葉派「達瓦黨」副主席被一些人看作是美國的傀儡,而與此同時,華盛頓政府則一再毫不掩飾地稱馬利基軟弱、缺少決斷,並且在暗中策劃將其換掉。什葉派指責馬利基過於姑息遜尼派的暴力分子,對美國也太卑躬屈膝。伊朗與馬利基也出現了爭執,因為馬利基政府指責德黑蘭插手伊拉克事務。而沙烏地阿拉伯一方面指責馬利基對遜尼派採取的行動,另一方面則盡可能地忽略其存在。
因此,作為總理的馬利基沒有朋友毫不奇怪。幾個月來他一直表示,不會干滿任期,並且支持重新選舉。當初讓馬利基擔任總理並非最佳選擇,而是妥協的結果。在尋找了幾個月之後,所有人都認為馬利基是可以接受的候選人。但事實上,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這個錯誤不應只歸罪於馬利基。缺少計劃的白宮顯然要為此負更多的責任。美國對於伊拉克戰爭已經缺乏計劃,而戰後就更加沒有了計劃和戰略。不僅如此,美國還導致了「戰後」所不應出現的問題,那就是伊拉克戰爭仍在繼續。儘管戰線不斷更換,但是伊拉克的暴力事件卻不斷增多,傷亡人數也不斷上升。特別是平民的傷亡。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根本不可能立即撤軍。就連馬利基政府也警告說,如果美國立即撤軍,會導致伊拉克局勢的混亂。而美國總統所設想的,首先暫時增加兵力以控制巴格達暴力事件,之後再將該地區移交給伊拉克政府,並撤出美軍的計劃也沒有奏效。因為巴格達以及伊拉克其他地區的暴力事件仍在持續增多。今年7月的流血事件創下了美軍進駐伊拉克以來的最高紀錄。
美國對伊拉克毫無幫助、缺乏頭腦的另一個表現是對遜尼派武裝分子提供幫助。遜尼派武裝分子原本反對美國人,現在則自稱改變了立場。華盛頓政府通過支持他們來打擊極端什葉派成員,以及其背後的幽靈「伊朗」。白宮希望將伊朗對伊拉克的影響降至最低,於是向那些從伊拉克進入伊朗並且在那裡發動襲擊的庫爾德組織提供支持。
其結果是伊拉克的分化越發明顯。其中既包括地理上的分化,也包括其他領域的分化。人們對政府提出的石油法案爭執不休。該法案要保障各個族群都擁有石油資源,儘管過去一段時期,這些石油幾乎沒有得到開采。伊拉克政府已經完全沒有辦法阻止各個族群相互仇視。遜尼派的部長以及什葉派極端分子的支持者幾個月前就已經退出了聯合政府。而剩下的政府成員也沒有辦法控制並解決該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