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立陶宛挑戰中國 風險雖大 卻是明智之舉

Konstantin Eggert
2021年4月6日

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宣佈退出北京出資主導的「17+1」論壇。德國之聲評論員Kontantin Eggert認為,此舉充分顯示出大西洋兩岸盟友的精誠團結,在21世紀具有多麼重大的意義。

https://p.dw.com/p/3rcZP
Litauen - Der Hafen von Klaipeda
克萊佩達港口(Klaipeda)是立陶宛唯一的海港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2012年成立的「17+1」論壇當中,除了中國之外,還包括中歐、巴爾干以及波羅的海的17個國家。按照官方說法,該論壇的目的是推進各國間的投資和貿易。

事實上,更為人們熟知的是,該論壇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一個組成部分,目的是在全球推動基建項目。

立陶宛一方面拒絕同北京合作,另一面還表示出同台灣發展貿易關係的意向。作為歐盟成員國,立陶宛的舉動顯然需要極大的勇氣,尤其是在歐盟剛剛同中國就一項投資協定達成共識的大背景下。立陶宛的做法同匈牙利等其他幾個親北京的中歐國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立陶宛也做好了為此付出代價的準備。

立陶宛以本國超越黨派的外交路線引以為傲。這一外交路線的精髓是注重北約合作以及反對專制政權。立陶宛人喜歡將自己的國家稱為「前線」,並敢於同普丁治下的俄羅斯以及盧卡申科治下的白俄羅斯公開抗爭。


儘管立陶宛只是一個人口不足三百萬的小國,但卻是持續不斷的俄烏衝突中,烏克蘭重要的支持者。立陶宛為烏克蘭軍方提供人員培訓以及醫療救助,並在外交及政治層面上向烏克蘭提供支持。對於俄羅斯反對派來說,立陶宛則是首選的移民目的地。

立陶宛的做法常常令人驚嘆,歐盟內部尤為如此。很多人不禁要問:「一個中等收入水準的歐盟小國,為什麼會如此熱衷於向俄羅斯和中國這樣的超級大國發出挑戰呢?」

von Eggert Konstantin Kommentarbild App
德國之聲評論員:Konstantin Eggert


立陶宛的歷史為這一問題提供了答案。立陶宛人從本國歷史中吸取了教訓,尤其是20世紀那段波羅的海三國被史達林吞併的慘痛歷史。而其中最重要的教訓就是:面對專制政權,小國最重要的政治資本就是尊重。要想贏得對方的尊重,就必須表明立場,並做好為此付出代價的準備。正因為如此,普丁和習近平儘管並非心甘情願,但也不得不表露出對立陶宛的敬意。

立陶宛現在的步驟顯然是要激怒北京,從而迫使對方採取報復措施。如果北京決定對立陶宛實施貿易制裁,那麼立陶宛的出口商們也會立即開闢新的市場,畢竟他們在這方面已經積累了經驗。當年,俄羅斯吞併克裡米亞半島並在烏克蘭東部挑起戰爭後,歐盟宣佈對俄羅斯實施制裁。而作為報復,普丁則對多種歐盟產品實施了禁運。

向拜登發出訊號

Litauen Stichwahl Präsidentenwahlen Ingrida Simonyte
立陶宛新總理因格麗達‧希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M. Kulbis

立陶宛期望其強硬的對華路線會引起華盛頓的關注,畢竟美國是立陶宛最重要的北約盟友。同一些對北約已心生厭倦的歐洲國家相比,立陶宛一直對北約持極為堅定的支持立場。
拜登政府的對華路線似乎同其共和黨前任差別不大。北約其他成員國對來自中國的挑戰公開表態,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面對中國的威脅恐嚇,立陶宛寧可損失物質利益,也不肯屈服的決心,無疑為歐洲國家樹立起了難得的榜樣。

這樣一來,立陶宛既發揮了遠遠超越本國實力的政治影響力,又能獲得華盛頓的認可。種種跡象顯示,維爾紐斯的政治家們已經意識到,21世紀北約盟友精誠團結的意義就在於,共同應對新的全球挑戰。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