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歐盟雙重標準導致與伊朗矛盾激化
2005年8月4日巴黎威脅伊朗說,要將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倫敦也做出了同樣的警告。就連德國總理施羅德也顯得非常不安,他表示,伊朗的所作所為不僅僅是讓人深思而已。他希望這種危險的狀況能夠盡快得到緩和,並威脅德黑蘭不要以為,西方國家會出現分裂。在這種情況下,歐盟與伊朗的關係勢必會惡化。矛盾產生並且擴大的原因是德黑蘭搖擺不定的態度:伊朗先是威脅要重新進行核項目。然後表示,繼續期待歐盟作出回應,接著它又說,不管歐盟提出什麼樣的條件,它也不會放棄基本原則。
這些原則從伊朗與歐盟開始談判起就沒有變過:德黑蘭認為自己有權進行核研究並且將核動力作為能源使用。但華盛頓和耶路撒冷卻將其看作伊朗發展核武器的證據。華盛頓借此發動了大規模的反伊朗運動,並呼籲歐盟支持美國。
對歐盟來說,美國指責薩達姆的理由還猶言在耳。儘管這些理由的正確性永遠無法得到證實,但它們卻成功地引發了伊拉克戰爭。為避免再出現類似的軍事衝突,英,法,德三個歐盟國家與德黑蘭展開了談判。一開始,談判成功地令德黑蘭同意在核不擴散條約之外再簽署一份附加文件。但緊接著,歐盟開始催促伊朗放棄濃縮鈾計劃。無論製造核武器,還是發展和平用途的核能,濃縮鈾都至關重要。
德黑蘭做出了讓步,但不會永遠讓步:它說它有權提煉濃縮鈾,因為核不擴散條約並沒有禁止,而且伊朗早就公開表示不打算製造核武器。伊朗希望等歐洲就技術及轉讓問題作出讓步後,再作下一步妥協。它其實已經準備接受歐洲對其核設施的檢查,而且現在仍是如此。但歐洲至今只表示,願意在任何其他可能的領域為德黑蘭提供幫助。
歐洲的猶豫和拖延顯然是一種雙重標準。歐盟提出的主要理由是:要避免伊朗生產核武器威脅以色列的安全。但是沒有任何一位歐洲政治人物想到,應該讓以色列也簽署核不擴散條約,並且拆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沒有人要求印度或是巴基斯坦。與伊朗相比,這兩個核大國更加難以控制。歐盟與上述這些國家都保持著良好關係,卻唯獨對伊朗一再施壓。
因此,伊朗核危機一小部應歸咎於伊朗拙劣的外交,而一大部分則應歸咎於歐盟的雙重道德標準。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