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歐洲病夫陰郁全消
2007年3月2日就在一年前,人們還稱德國是歐洲病夫,而現在,德國許多地區,許多行業卻開始抱怨勞動力缺乏。原因顯而易見,經濟回升帶動了就業市場。多年來被視為歐洲經濟列車末節車廂的德國經濟成為了歐洲景氣回升的火車頭。其積極影響表現在諸多方面,最重要的是,經濟效率提高,就業率上升以及失業人口減少。
就業市場中,不僅享有稅收及社保優惠的打短工的人數增加,繳納社會保險的全職工作也增多。工作機會增加,勞工關係也更為靈活。企業的營運時間和開機時間更多地和個人的工作時間脫鉤。從2003年來,企業營運時間從平均每周58小時增加到64小時。德國不僅在向前邁進,而且變得更為靈活。經濟界在危機年中實現了走向現代化和國際化的轉型,比幾年前更為穩健,國際競爭力從沒有像現在這麼強。
當然,420萬的失業人口仍然太多了。但這比去年同期減少了82萬6000人,而且失業人口繼續呈明顯減少的趨勢。就業市場研究人員估計今年平均失業人口將降至390萬,明年將降至360萬。而且,經濟形勢越好,失業率就越低。因此,在經濟增長最為強勁的地區以及效益最好的行業中會出現高素質員工短缺的問題。不僅巴登符騰堡和巴伐利亞州會出現工程師短缺的現象,整個德國也都會缺少營銷人員,建築工人和工匠。
就業率上升不僅使抑鬱的氣氛一掃而光,它本身也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在德國出口行業蓬勃發展數年,企業投資也不斷增加的基礎上,私人需求也呈上升趨勢。私人需求特別重要,因為私人消費佔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以上。此外,就業增加還將幫助國家減少財政和社保中的問題。因為就業人口增加,納稅也將增加,繳納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更多,而國家需要為失業保險支出的補貼卻減少了。同時,私人消費增長還為更為強勁的經濟增長提供了動力。
但是,儘管這一切非常令人高興,但就業人口的增長主要還是侷限在學歷高,靈活性強的人群中。對長期失業者,健康狀況受限制的人以及沒有受到良好的就業培訓或者根本沒有參加過職業培訓的人來說,要找到工作和以前一樣難。儘管有85萬急需填充的空缺職位,但是長期失業者人數二月份卻繼續增加。這表明,與失業率作鬥爭最有效的辦法是良好的職業培訓以及活到老,學到老的不斷接受再培訓的意願。遺憾的事,10%的中學畢業生沒有職業培訓。這些人中今後失業或者拿社會救濟的比例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