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記述趙紫陽 探尋中國出路

2011年5月26日

距離「六‧四」二十二周年紀念日還有不到兩周的時間,一本名為《趙紫陽的道路》的新書近日在香港出版。10位作者參與撰寫此書,深入研究趙紫陽的生平及思想,探尋正處轉型瓶頸期中國的未來出路。

https://p.dw.com/p/11OB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General Secretary Zhao Ziyang went to Tiananmen Square to call on the student hunger strikers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May 19, 1989. (AP Photo/Xinhua) Bild stand am 20.05.1989 auf der Titelseite der chinesischen Volkszeitung. Das Foto zeigt Wen Jiabao mit dem Generalsekretär Zhao Ziyang zusammen.
1989年5月19日夜,趙紫陽前往天安門廣場向學生發表講話。這是他最後一次公開露面。圖片來源: AP

參與撰寫這本新書的10位作者,分別是鮑彤、蔡文彬、嚴家祺、吳國光、辛子陵、丁東、張顯揚、陳子明、胡平、馮崇義。他們中,有的是趙紫陽當年的部下,有些是當年的趙紫陽智囊團成員,有些是趙紫陽的故交。其中,既有體制內的共產黨人,也有從事中國轉型問題研究的資深學者及海內外著名異議知識分子。

在這本新書中,10位作者力圖完整地記述趙紫陽的改革生涯和改革道路,記錄這位遭廢黜的中共中央前總書記的民主言論和踐行,系統地論述整理趙紫陽晚年的思考和探索。該書旨在凸顯"趙紫陽路線"的溫和與理性,以期為轉型困境之中的中國提供些許參考和鑑照。書中引述了趙紫陽的一段話:

只有(上層)改革者首先有新的精神,能容忍對自己的種種約束,才會出現新的制度變化;這一新的精神氣質就是容忍精神,不能把批評者當作敵對勢力和陰謀破壞。

該書的導言對此分析說:

一方面,這反映了一位軟禁中的政治家對國家前途的深深憂慮和思索,他不希望當政者囿於一黨私利拒不改革,最終導致天下大亂;另一方面,這也說明趙對轉型力量的思考兼顧到了兩個方面,官方的和民間的,只有兩者的互動,才能成就轉型的大業。

本書作者之一嚴家祺,80年代曾任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是趙紫陽"智囊團"的成員。他在書中寫道:


在中共黨內,幾十年來從未有過一個領導人像趙紫陽這樣,對共產黨的理論和實踐,做過如此深刻的批判性思考。

嚴家祺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說:

"我們主要是想為趙紫陽說公道話。為什麼說起'趙紫陽的道路'呢?就是想向國內外、特別向中國國內傳達一個基本的想法,趙紫陽究竟是什麼道路,趙紫陽究竟要把中國引導到什麼地方去。"

嚴家祺還強調,趙紫陽是歷屆中共領導層中,第一個提出要實現議會民主的高層人物:

"在我看來,趙紫陽的道路可以簡單概括為:在經濟上走市場經濟道路,在政治上走民主政治道路。趙紫陽實際上指的是議會民主的道路。"

而該書的另一名作者、中國異議知識分子、現旅居美國的《北京之聲》雜誌主編胡平則指出:

"趙紫陽堅持反對用武力對付和平抗議的民眾,我覺得他做到這一點非常了不起。因為共產黨的專制,說到頭來,他就需要不斷地鎮壓人民,一旦他放棄了鎮壓,那這種制度馬上就解體,馬上民主轉型就會開始。而趙紫陽正是因為堅持了這最基本的人道人性的立場,因此他的做法實際上是促進中國民主轉型非常正確的立場。"

趙紫陽在1989年前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六四學潮期間,他被黨內保守派指責為同情學生;此後,又因堅決反對使用武力鎮壓示威而被解除總書記職務,並遭軟禁,直到去世。十六年軟禁生涯中,他對中國社會經濟政治進行了深入思考。

報導:文山

責編: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