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記者手記:統一回復 德國崩潰了嗎?

閆駿
2022年10月14日

通過中國官媒和民間自媒體的「治癒式」宣傳,許多中國民眾都認為如今歐洲,特別是德國人的日子已經水深火熱,用不起暖氣吃不上飯。DW記者本身也面臨過無數次相關的疑問——現在統一作答。

https://p.dw.com/p/4ID7q
德國天然氣儲存量已滿95%——這個冬天 應該不會太難過(資料圖片)
德國天然氣儲存量已滿95%——這個冬天 應該不會太難過(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Fotolia/Wanja Jacob

(德國之聲中文網)"歐洲現在負重前行,而他的家人們啊在替他歲月靜好。甚至還把他的羊毛順便薅了薅。啊!現在這個歐洲有多崩潰啊。四個字形容呢就是:雞飛狗跳……"

這是我在抖音上關注的一個Up主最新給我推送的內容。影片隨後就是講歐洲天然氣價格如何飆升了五倍以上,電價一年如何漲了將近10倍。如今歐洲老百姓已經到了"既不敢隨便開火做飯,也捨不得多用點兒電。還得搶著買咱們的電暖器、電熱毯、熱水袋"的地步,"你說這種生活擱誰誰不瘋啊",這位財經Up主總結說。

在抖音上關注他,不是因為認可他的角度和觀點,而是他說的,能夠代表一大批如今中國老百姓的想法。不僅是昨天還要給我郵寄電熱毯的老母親,俄烏戰爭、歐洲通膨、全球物流危機以來,我收到了來自中國大陸各方朋友的問候和關心,很多人都是問:"你還不去搶柴火?",你們還買得到吃的嗎?你們家的電費暖氣費也漲了七八倍嗎?通過中國的網路輿論宣傳,歐洲人現在的日子應該是水深火熱,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而德國又是整個歐洲最大的冤大頭,不斷的"往自己身上捅刀"。

瞭解到身邊的朋友也有許多和我類似的經歷和感受,一位好友如今乾脆對每一次來自中國的關心都以"我們天天搶柴火,沒錢吃飯"來作答,結果就是換來對方的長時間沉默。氣話歸氣話,現在統一回復一下那些真正關心我們,也包括那些等著被我們治癒的親朋們,我們如今的日子究竟過的怎麼樣?

在德國:哪怕在超市只買打折商品 生活品質一樣不用打折
在德國:哪怕在超市只買打折商品 生活品質一樣不用打折圖片來源: Fabian Sommer/dpa/picture alliance

通膨潮確實存在 但是……

從個人的感受來說。德國此次通膨潮降臨以來,超市裡麵包括奶油、雞蛋、豬牛肉和海鮮在內的食材價格確實普遍上漲,個人感受漲價幅度大約在30%左右。但在這一定要說的是,德國超市的價格在此論通膨潮之前在全歐洲的範圍內都是很低的。一袋一公斤的麵粉最低的時候賣25歐分左右,普遍的價格也就是在45-80歐分之間。一隻湯雞的價格也就是3歐元左右。每次從義大利、荷蘭、法國等周邊國家渡假回來,一進德國超市,那種親民價格帶來的幸福感悠然而生,一直屬於我在德國可以切身感受到的"回家的幸福感覺"。

通膨高企不下的今天,在超市購物的時候確實無法為所欲為(通膨潮之前也無法為所欲為),也會更加關注那些紅色、黃色的打折標籤。德國超市商業模式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打折商品的宣傳。各大超市每星期都會製作精美的打折宣傳畫冊,送到每個家庭的信箱裡。許多德國人都是根據這些訊息,來安排自己本周的採購計劃。通膨潮之前是如此,通膨潮來臨後也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超市的打折和中國超市的打折略有不同。中國超市的打折大多是瀕臨過期,或進貨量巨大,或嚴重滯銷的產品。而德國超市的打折產品囊括各種品牌,各種檔次的商品。買打折的東西,絕對不意味著在生活品質上做出妥協。所以在通膨高漲的今天,確實能夠在超市裡看到更多的人買空打折商品的貨架。尤其是許多商品折扣後的價格和通膨潮之前沒有什麼不同,甚至還會更加便宜。所以從"食"的角度來說,目前食品的漲幅仍然屬於可接受的範圍,重點就是之前德國食品其實很便宜,它的起點就很低。

德國人用不起暖氣 用不起電?

再來看中國民眾普遍關心的供暖供電問題。我家屬於遠程供暖(Fernwärme),供暖能源裡面既有天然氣,也有石油,沼氣和各種可再生新能源。到了目前的10月中旬,身邊的許多朋友都陸續收到了天然氣月供漲價的通知,漲價幅度在50%到100%之間。我雖然還沒有收到供暖公司給我的"冬季問候",但確實每次看信箱的時候都為還沒收到漲價通知而慶幸,但同時也有又後怕。這種感覺,就像一個人發出情書後--即盼望,又害怕得到回復的感覺。我已經完成了價格從現在每月60歐元上漲到100歐元的心理建設,雖然全家三人必須少吃一頓外賣,但也仍然處於可承受範圍。

又問了一個身邊主要做房地產生意的朋友,他說許多客戶目前也都陸續收到了取暖費的漲價通知,漲幅也在50%到100%之間。身邊的人裡,取暖費漲幅最高的是一位剛剛購買了一套上世紀70年代老房子,居住面積270平方米左右的女士。如今她需要每月支付1134歐元的取暖費用,是之前一年的4倍。這樣的費用對於2021年平均稅前收入為4100歐元的德國人來說,還是不小的一筆費用。但講實話,拿著平均收入住270平米房子的人應該不多。所以就像之前所說,這是一個極端的個例。

再說說大家關心的電費。確實,2021年年底,也就是俄烏戰爭開始之前,就收到了家裡供電公司因為歐洲電價暴漲,無法再履行合同義務而必須宣告破產的消息。把我強制交還給本地供電廠加入基本供應(Grundversorgung),但是每度電價格從2022年初開始要上漲一倍多的消息,讓我當時確實悠然一種"活久見"的感覺。然而震驚過後,通過網路提供的各種比價網站,我又為家裡簽上了新的供電合同,每度電的價格從原來的25.73上漲到37.78歐分,上漲幅度大約為47%。具體來說就是每月的電費從60歐元上漲到大約95歐元。雖然有些痛,但是還能忍受--最多全家再少吃一頓外賣。

身邊的朋友有許多和電廠簽署了多年的固定價格合同,只要電廠不破產,他們就可以繼續享受低廉的電費。但是羊毛長在羊身上,新入網的或者合同到期的用戶就必須要為如今高漲的歐洲電價買單。身邊一些朋友反應每個月的電費預支確實有30%到100%的上漲,但也還算處於可承受範圍之內。

當然我可以理解,這世界上所有的精神內耗都需要有個"二舅"來治癒。但是說德國人如今水深火熱,民不聊生,取不起暖,做不起飯實在是只有治癒效果,卻與事實無關。那些真正為我們著急的親人們也不同太擔心。德國政府已經陸續砸出巨額資金--比如前幾天的那2000億歐元,來減緩能源價格上漲給民眾和企業帶來的影響。至於這筆錢究竟從哪兒來?就是另外一篇文章可以關注的事兒了。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