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阿薩德家族
以色列-哈馬斯戰爭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計劃生育
又稱一胎制或獨生子女政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口控制政策,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國為何要叫停涉外收養?
面對人口下滑的困境,中國政府宣佈不再允許海外家庭收養中國兒童,不過,此舉卻讓許多收養申請尚未獲得批准的家庭陷入了困境。
當幼兒園搖身變成老人活動中心
隨著中國人口出生率驟降、老年人口顯著增加,很多幼兒園關門歇業,而老人活動中心卻蓬勃興起。「銀色經濟」成為政府經濟政策的關注點。
西安衛健委七夕傳簡訊「催生」
西安衛健委和計劃生育協會在七夕情人節時向市民發布簡訊,祝民眾「愛情甜蜜、適齡婚育、優生優育」,希望借此促進生育率。
中國年輕人為什麼不願生孩子?
雖然生育管制早已放開,但中國人口卻不增反降。是思想問題?還是生活壓力太大?
德語媒體:創紀錄的青年失業率令北京頭疼
大學畢業即失業的現狀,令中國很多年輕人感到沮喪。創紀錄的青年失業率也引起了中國政府的警覺,畢竟年輕人的不滿情緒有可能會引發社會動蕩。
年輕人能協助扭轉中國的人口危機嗎?
中國政府正在為年輕人組建家庭提供福利。然而,許多年輕女性告訴德國之聲,中國的人口危機不會促使她們開始想要生孩子。
德語媒體:人丁不再興旺的中國
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大飢荒之後,中國首次出現了人口下降的趨勢。中國人口結構的急劇變化,不僅對中國崛起構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脅,其影響也會波及全球。
解決中國人口下降的「靈丹妙藥」
上周,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60年以來中國人口首次出現了負增長。根據官方數字,中國現在的人口為14.118億人。由於出生率一再下降,外界預測中國人口總數在未來10年還會進一步減少。而這可能會對北京的經濟雄心造成巨大影響。
哪些因素擾了中國的足球夢?
除了軍事和經濟之外,習近平還有另外一個野心:讓中國成為足球強國。任職中國足協的德國教練和德國漢學家分析了妨礙中國足球發展的社會文化因素。
長平觀察:「北京一男子致14億人受長期管控」
在「清零」防疫政策宣傳中,北京官媒煽動民眾對「一女子」進行道德獵巫,出現「大型翻車現場」。時評作家長平認為,在「非必要不出行」的話術背後是官方慣用的人質政治。
在北京上地尋找習近平的「中國夢」
自習近平2012年提出「中國夢」的口號以來,將近10年時間過去了。普通中國人實現了那些夢想?請看法新社記者對北京上地的一個社區的走訪。
廣西超生兒被抱走「社會調劑」?當局稱已立案
中國網傳廣西一對夫婦日前為追究早年超生兒遭強行抱走,向當局信訪,但卻被以超生孩子統一抱走是做「社會調劑」,「不存在拐賣兒童」為由拒絕受理。事件引發輿論高度關注後,當局表示已經立案,有關人員遭停職檢查。
長平觀察:#鐵鏈女在哪裡?#WhereIsTheChainedWoman?
微博話題#豐縣生育八孩女子事件調查組成立#的閱讀次數已經超過34億。但是,時評人長平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期待。 「鐵鏈女」並不需要一個代表著高層意志的調查組。一個能夠見到她、照顧她並為她代言的民間小組,比一個省級甚至中央級的調查組更加重要。
長平觀察:中國政府在人口拐賣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徐州豐縣「八孩母親」引發輿論關注。時評人長平回顧當年採訪報導被拐賣婦女和失蹤兒童案件的親身經歷,指出受到中國政府懲罰的往往不是人口販子,而是揭露人口販賣的人。
德語媒體:央行印鈔鼓勵生育?
中國國家統計局本周公佈的人口和經濟數據引起了德語媒體的關注:中國人口是否面臨萎縮?中國經濟的高增長是否走到了盡頭?
德語媒體: 中國能扭轉生育率下滑嗎?
《新蘇黎世報》認為,禁止墮胎、鼓勵男性做家務等措施,都難以阻擋生育率下滑的大趨勢,長期而言,提升自動化水準、提高勞動效率才是有效應對手段。《萊茵普法爾茨報》則指出,德國企業承擔不起退出中國市場的後果。
德語媒體:強大卻孤獨的中國
《時代周報》分析指出,美國在印太打造包圍中國的聯盟網路,但中國的盟友在哪裡?《法蘭克福匯報》關注「減少墮胎」的計劃在中國引起的反應。
德語媒體:德國綠黨為何讓北京憂心忡忡
曾經12次出訪北京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在中國享有極高的聲譽,但新一屆德國政府上台後,梅克爾推行的溫和對華路線還會得到延續嗎?
中國要減少「非醫學需要」墮胎 是喜是憂?
中國政府新發布的一份規劃文件提到要「減少非醫學需要的人工流產」。官方宣傳的整體目標是減少意外懷孕、保護女性健康。但也有女權關注者擔心女性的自決權將受到限制。
長平觀察:專制社會為什麼要管性生活?
中國高校禁止學生發生婚前性行為引發熱議。時評人長平認為,專制者從來都是通過操控「性「來運作權力,管制社會,並趕女人回家生「二胎」、「三胎「。
德語媒體:中國嚴防死堵的防疫戰略
境內發現德爾塔變異病毒後,中國又加強了防疫力度。一旦發現病例,整個小區、甚至整個港口都被嚴密封鎖。
中國修法:可生三胎 超生不罰
中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計劃生育法》修訂草案,三胎政策寫入其中,並取消了有關超生罰款的規定。
客座評論:北京整治教培行業的深層政治用意
中國政府對教育培訓行業的整頓出手之重,讓教培行業的民間資本哀鴻遍野,即便如新東方這樣的老牌培訓結構亦遭重創,生存成危機。政論家鄧聿文就北京此番出手的背後原因進行一番分析。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這一周,「六四」迎來了第32個紀念日。中國迎來了「三孩」政策。廣東迎來了抗疫情警報。華為用戶迎來了「鴻蒙」。除此之外,過去的一周還有哪些大新聞和我們迎面而來?德國之聲為您一一梳理。
德語媒體:如何才能讓中國人願意生孩子
德語媒體紛紛關注中國的「三孩政策」。《法蘭克福匯報》寫道,北京試圖通過新的生育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然而這可不那麼容易;《明鏡周刊》強調,提高生育率所需的絕不僅僅是法律政策上的改變。
評論:中國人不太願意生孩子
歷經幾十年嚴格生育控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正面臨人口下降問題。為此,當局現在允許每個家庭可生3個孩子。不過,德國之聲記者當遠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嬰兒潮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鼓勵生、 限制生、 催著生! 中國生育政策的變遷
在人口出生數量連續四年下降之後,三孩生育政策現在來了。從最初的「多生是榮譽」到實施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再到「全面兩孩」,又回到了催生的「三孩政策」,幾十年來,中國的人口政策給千千萬萬的家庭帶來了直接的影響。
德語媒體:如果在臥室裡消極抵抗「三孩政策」……
《南德意志報》分析道,當今中國年輕夫婦的負擔已經相當重,兩個孩子都養不起,更奢談「三孩」。《法蘭克福匯報》則認為,中國的制度就是要求人民順從,所以「官方在生育計劃問題上的『支持』落到相關人員頭上就會變成壓力」。
允許「三孩」:中國人口政策再放開
中國人口生育政策再次放寬。中國家庭今後將可生育三個小孩。不過,在「二胎」政策成效不明顯的情況下,「三胎」政策還能提高民眾生育的積極性嗎?
德語媒體: 中國的人口困局
中國人口的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而與此同時,儘管取消了強制的一胎化政策,出生率卻仍在下降。人口結構的變化已經對中國的社會發展構成了挑戰。
客座評論:人口危機顯現,但中國政府為什麼不願放棄對生育的控制
延遲一個月後,中國官方公佈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不出人們所料,中國人口增長率繼續下跌。不少專家早已對此提出警告。但專欄作者鄧聿文指出,在中國,人口和生育問題不單純是個經濟和人權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
德語媒體:中國的人口陷阱
種種跡象顯示,中國有望在2050年趕超美國,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最富有、最強大的國家。但中國的強國夢面臨的不利因素也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不斷下降的人口出生率。
北京世婦會25周年紀念:沒有一個國家兌現承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呼籲「加速行動」,促進性別平等、促進全球婦女事業發展。美國教育部長德沃斯(Betsy DeVos)譴責中國是剝奪婦女的權利和自由「邪惡政權」中 「最糟糕的婦女權利違背者」。
新疆強化計劃生育 疑欲控制維族人口
根據美聯社的調查報導,中國當局正在新疆地區強化針對維吾爾人等少數民族的計劃生育措施,同時又在暗中鼓勵漢族人生育。一些專家指出,這是在通過人口政策進行變相的種族滅絕。
德語媒體:中美簽協議 歐洲要吃虧
德國《商報》並不看好中美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定,認為它只是把棘手的問題推給了第二階段。《法蘭克福匯報》則聚焦中國人口出生率出現新低的問題,看到了危機的到來。
科學家建議通過降低生育率應對氣候變化
一批科學家近日指出,向有意避孕的婦女提供便利避孕手段可能是一種便宜、有效的途徑,應對氣候變化、降低地球變緩增速的風險。
中共建政70年:說文解字之「獨生子」
「您聽說過嗎,中國政府要給獨生子補貼養老金?」——網上語言教學舉該句為例,向外國人解釋「獨生子」這一概念。很奇怪,這個詞通常以陽性出現,不以享有平權的陰性的「女」作為詞尾。也就是說,是獨生兒子。這樣的詞在德語雷根本就不會有。
遼寧擬修生育條例 欲改善人口老化
中國東北遼寧省計劃放寬生育限制,允許一些夫婦生育第三個孩子,旨在改善生育率並阻止勞動力短缺。
專訪: 計劃生育侵蝕中國經濟
中美貿易戰的陰影籠罩著中國。觀察家都在緊盯著中國的經濟指標,稍微掉個0.1%就大幅報導「美國的制裁已經產生效應」。然而,比起不到一年的貿易戰,還有另一個更長遠的內在因素正在侵蝕經濟: 生育率。
中國嚴格實行二胎政策 山東夫婦生三胎遭罰
中國面臨到人口老化的壓力,開始鼓勵民眾生二胎。但是,對生三胎的人,卻仍徵收高額「社會撫養費」,就連虛擬帳戶也收得一點零錢也不留。山東一對王氏夫婦的遭遇引發眾多網民為之叫屈。
牆外文摘:編輯嬰兒,計劃生育的惡果?
有評論認為,中國領導人並不迴避勸告國民減少人口數量以提高品質,給計劃生育政策蒙上一層優生學色彩。對基因編輯嚴重濫用的過度開放心態,可能會被證明是這一政策最不幸的遺產。
全球生育率嚴重不平衡
2018年度世界人口報告稱,全球範圍,婦女平均生育孩子數量为2.5個。1960年代,婦女平均生子數量尚為現在的兩倍。
德語媒體:馬提斯的三重訊號
美國防長馬提斯周二舉行記者會,宣佈目前沒有暫停更多美韓聯合軍演的計劃,《法蘭克福匯報》認為,這是發出了三重訊號。《南德意志報》分析,中國可能很快取消計劃生育政策,但刺激生育的措施卻幾乎沒有。
德語媒體:生孩子是國家大事
就在幾年前的中國,如果有人膽敢違背計劃生育政策,就有可能面臨巨額罰款甚至牢獄之災。而現在,黨報卻在動員人們多生孩子。
長平觀察:寧可欠子虧孫,也要讓黨放心
《人民日報》發表發表文章呼籲政府採取針對性措施解決低生育率問題。時評人長平認為,此前的一胎政策和如今的二胎政策,以及將來的多胎政策,都是沒有本質差異的計劃生育政策,其核心是人權缺位。
德語媒體:中國的新自信
周六的《法蘭克福匯報》關注中國方面在流亡維吾爾人多力坤‧艾沙事件上表現出的新自信。《南德意志報》則注意到有媒體報導稱「中國最快年內將取消計劃生育限制」的消息。
讓你真的敢生孩子 德國怎麼做?
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種種挑戰,有消息顯示中國政府目前正在評估徹底取消計劃生育政策的可能性。德國也面臨類似的問題,在解決方案上有什麼可以讓中國借鑑的地方嗎?
印度男人為何不愛用安全套?
在印度,安全套是最不受歡迎的避孕工具。現在為了推廣其使用,印度政府在網上提供一項安全套網購服務,效果還不錯。
長平觀察:什麼時候強制生育二胎?
一幅二胎政策宣傳畫在中國社群網站熱傳。時評人長平認為,計劃生育政策改变并非基於人權觀念,專制政府強制生育的歷史重演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長平觀察: 全村結扎、群主問責與貪官連坐
長平
「群主問責」制引發網民恐慌與抗議。時評人長平認為,連坐制從未消失,但官員連坐的目的並非反腐。
上一頁
第1 頁,共4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