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遭侵犯?公理戰勝強權?
2017年8月2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周一下午(8月21日)劍橋大學出版社做出決定,重新登出日前被刪除的數百篇文章。該出版社上周承認,大約有300篇論文以及書籍介紹本已發表在《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上,但在上周因中國政府的要求而從中國的網站上被刪除。
《中國季刊》主編普林格萊(Tim Pringle)在推特上發言:「作為主編,我原意支持劍橋出版社做出的重新登載這些文章的決定」。
但刪除論文事件帶來的反彈已擴展到學術界,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副教授鮑爾丁(Christohpher Balding)發起網路請願。他以關注中國議題學者之名義表達了對劍橋大學出版社行為的憂慮,並認為中國正在向全世界輸出其審查模式。
鮑爾丁在請願書中要求劍橋大學出版社拒絕一切來自中國當局的屏蔽請求,"如果出版社迎合中國政府的要求,我們學者以及學術機構保留採取其他行動的權利,包括抵制劍橋大學出版社以及相關學術期刊。"
這一請願發表在Change.org網站上,發起人鮑爾丁特別請求,只有學者以及高校職員才能在請願書上簽名。該請願書周五(8月18日)夜間發布,截至周一清晨已經獲得了大約330餘名支持者簽名。
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鮑爾丁表示,發起這一請願的目的不僅僅是向劍橋大學施壓,而是向所有和中國有往來的外國學術機構以及中國本土的高校"奮起抗爭中國政府的屏蔽審查制度"。他認為,中國高校近年來聘用了越來越多的外國學者,這讓當局十分擔心高校不再與北京保持意識形態上的一致性,"中國當局的動機就是要控制,並且強調只有他們的思想是正確的。"儘管中國學者依然能通過翻牆等手段閱讀這些被屏蔽的文章,但"北京當局的訊號非常明確,就是不希望中國學者再就那些話題發表論文。"鮑爾丁估計,今後一段時間,中國境外的學術期刊上相關敏感話題的論文發表數量將明顯減少。
哪些文章上了"黑名單"?
《中國季刊》主編普林格萊(Tim Pringle)在周五晚間的一份聲明中也指出,近年來,隨著中國高校"走出去"戰略的推行,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學者向《中國季刊》提交論文。
劍橋大學出版社在其官方網站上貼出了進行了屏蔽處理的全部約300篇論文的列表。德國之聲在檢索後發現,一些中國大陸高校的中國籍學者確曾在《中國季刊》上刊登"文革""民主化"等中國當局認為的敏感議題之學術論文,而這些論文也在此次遭屏蔽之列。不過,在這份"黑名單"中,絕大多數的文章都是由中國大陸境外高校的學者所發表。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國際政治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福萊維爾(Taylor Fravel)則在推特上發布了對"黑名單"的分析結果,其中,有關"文化大革命"的遭屏蔽論文數量最多,達125篇。有關新疆、西藏等"民族與邊境"議題的文章數量則有87篇,"天安門"、"台灣"等議題緊隨其後。
這份"黑名單"中的部分論文,甚至是在60年代初發表的"古董",其中包括1960年雜誌創刊號中的論文"中國與西藏:革命的背景"一文。而最近的一篇則是2017年發表的"香港回歸後'本地主義'之崛起與公民身份認同:對中國民族國家的質問"。
環球時報:外國出版機構應"削足適履"
本周一,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亦對此話題發表了社論,認為《中國季刊》只是"被一些媒體稱為海外研究中國問題的頂級學術刊物",但"該雜誌文章讀的人並不多","那些媒體借此攻擊中國'加強審查制度'"。該報認為,中國屏蔽了境外網路上一些"對中國社會來說有害的訊息,這樣做是為了中國的社會安全,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
評論還稱,《中國季刊》在國外發行,"雙方井水不犯河水。劍橋大學出版社本來也可盡享英國法律所賦予它的出版自由,但外電報導說它在中國設立了一個伺服器,希望開發中國市場,這樣一來,它就與中國法律產生糾葛。"作者認為,中國的網路审查法規對於外國出版機構提供了"自由選擇","如果它們認為中國網路市場很重要,進入這個市場是無論如何也要做的,那它們就需要尊重中國法規,削足適履也得干。"文章最後還強硬地指出,"西方的價值觀和西方的利益長期處在人類社會的中心位置,這是西方的超強實力所造就的規則。這根本就不是道義,而是強權。"" 誰的原則更契合這個時代,這不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而是力量的博弈。時間會最終裁定誰對誰錯的。"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