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比錫千歲生日
德國東部城市萊比錫今年建城1000年。1915年,萊比錫作為城市首次出現在書面記載中。
展會
萊比錫曾是歐洲商貿交通樞紐,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展會所在地之一。如今在市中心還可見當年的商廈建築以及購物長廊。20年代初,萊比錫展會中心移到離市中心較遠的城區,1996年,新的萊比錫展會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自此,每年的萊比錫書展就在這裡舉辦。
見證歷史的尼古拉教堂
位於萊比錫心臟位置的尼古拉教堂是該市最著名的教堂,也因89年前民德反共產黨統治的星期一遊行運動聞名全德乃至世界。尼古拉教堂建成時間約為1165年。16世紀,宗教改革發起人馬丁‧路德曾在這裡主持過彌撒。18世紀,巴赫的《約翰受難曲》在這座教堂首演。
巴赫安葬之地
萊比錫的托馬斯教堂是第二座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教堂。作曲家巴赫擔任這座教堂唱詩班指揮近30年,其遺體也安葬於此。
音樂之鄉
除了巴赫與萊比錫有不解之緣,還有多位音樂巨匠都曾在這裡生活和創作,比如門德爾松、浪漫主義音樂時期的重要作曲家格裡格(Edvard Grieg),奧地利作曲家馬勒(Gustav Mahler)以及克拉拉與羅伯特‧舒曼。理查德‧華格納也生於萊比錫。萊比錫的布商大廈管弦樂團(Gewandhausorchester)也聞名世界。(圖為布商大廈音樂廳)
席勒小屋
1785年,詩人席勒就是在這座房子裡創作了名垂後世的《歡樂頌》,也讓這座席勒故居如今成了音樂愛好者到萊比錫不容錯過的必經之地。貝多芬為《歡樂頌》譜曲,成為其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主要部分,也是今天歐盟的盟歌,有「歐洲之歌」之稱。歌德也到過萊比錫多次,並將萊比錫一家著名酒館 - 奧爾巴赫酒館寫入《浮士德》中。
萊比錫戰役紀念碑
1813年10月,拿破侖十幾萬大軍與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瑞典等國的聯軍在萊比錫附近苦戰,最終敗陣,退回巴黎。這場戰役死傷十餘萬人。如今萊比錫的萊比錫戰役紀念碑高達91米,站在碑頂可俯瞰全城。
大學
2009年,萊比錫大學慶祝了成立600年紀念。如今的大學主樓校址在1968年以前都是13世紀建的萊比錫大學教堂(Paulinerkirche)。不過當時的民德政府下令摧毀這座教堂,改建校園。幾年前,萊比錫有按照原貌重建了大學教堂。
吸引年輕人
柏林牆倒塌25年後的今天,萊比錫已然成了吸引來自各地的年輕藝術家和創業者的城市。這裡有不少小畫廊、酒吧、店鋪設計獨特,經營理念新潮。
藝術區
除了音樂、文學、歷史,萊比錫也成了當代美術中心。早在東西德統一的1990年以前,這裡的廢舊工業區Plagwitz就成了眾多藝術家陸續開設工作室的地方,並開創了所謂的新萊比錫畫派(Neue Leipziger Schule)。最著名的代表要屬尼奧‧勞赫(Neo Rauch)。他是土生土長的萊比錫人,是當代最受關注的德國畫家之一。如今他的超現實主義作品揚名世界,而且多以天價售出。
煤場變湖泊
萊比錫展會南邊不遠,就是科斯普登湖(Cospudener See)。直到1993年,這裡本是露天的褐煤採挖場,後來注水改建成現在的人工湖,成了頗受歡迎的萊比錫休閒地點之一。湖邊有大量咖啡廳、餐廳。喜歡劃艇和沖浪的運動達人夏天也可以在此一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