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格納歌劇《指環》中國首演輝煌謝幕
2005年11月3日他說:「那確實是很不一般的。」演出結束後,北京的華格納迷掌聲如雷,叫好的、吹口哨的、跺腳的,沸騰的場面就像是賽完了一場漂亮的足球。北京音樂節藝術委員會委員、著名指揮家余隆說:「沒人料到觀眾會如此著迷。」北京音樂節今年邀請德國的紐倫堡州立劇院在中國首次上演德國作曲家華格納的這部四聯劇的歌劇巨作。經過四天合計17個小時的演出,星期二(11月1日)午夜,四聯劇的最後一劇——《諸神的黃昏》的帷幕落下。余隆歡欣地表示:「我們在音樂史上寫下了一筆。」
紐倫堡州立劇院常務院長阿克塞爾•拜施(Axel Baisch)心裡懸著的一塊石頭也算落了地,他對中國報紙「演出大獲成功」的評語深表欣慰。或許,某些中國評論家更希望看到的是以傳統手法導演的《指環》,但因為德國在中國是現代和先進的象徵,所以,英國歌劇導演史蒂芬•羅裡斯(Stephen Lawless)執導的現代《指環》也受到中國觀眾的熱烈歡迎。演出地點是北京的保利劇院,該劇院的樂池過於狹小,指揮家菲利普•奧古因(Philippe Auguin)手下的99名音樂家不得不擁擠地演奏,只能在40分鐘的休息時間抓緊機會跑到劇院外面伸伸腿腳,到旁邊的麥當勞買份快餐,以堅持到半夜。
奧古因的指揮輕鬆、專注,就好像他生來最想做的事就是指揮,即使汗如雨注也依然全神貫注。這是奧古因作為紐倫堡州立劇院樂團首席指揮的最後一次演出,隨後他將受聘於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或許因為這場演出意味著首席指揮的告別,或許因為大家對北京的印象太棒,或許因為這是四場馬拉松式演出的最後一場,來自紐倫堡的音樂家、歌唱家即使已經演出4個半小時了,還是熱情飽滿,精神充沛,精彩片段層出不窮,特別是扮演布倫希爾德、音量超強的女歌唱家伊蕾妮•特奧林(Irene Theorin)把觀眾的情緒帶向一個個高潮,最後贏得如潮的掌聲。
觀看演出的華格納迷,當然絕大部分來自中國,但也有遠道而來的——澳洲、日本,還有德國,畢竟,這是《尼伯龍根的指環》全劇在亞洲的第二次演出。首演是上個世紀80年代,地點是日本,所以這次外人都能感覺到中國人的一絲自豪,終於在歌劇大師華格納的作品上演方面也可以和其亞洲對手平起平坐了。
但在此之前,上周五,本應在最後一劇中扮演貢特爾一角的歌唱家羅尼•約翰森(Ronnie Johansen)突然出了車禍,醫生不許他乘飛機到北京參加演出,打亂了整個計劃。正如一名團員所說,對劇團來說,這簡直是「當頭一棒」。假如演出是在歐洲,找一名替代演員、買張機票請來是很容易辦的事,但演出是在中國,而且又正逢周末,找替代、再接到中國馬上登台亮出歌喉是不可能的。與9個小時的飛行時間和歌唱家為使嗓子適應新環境所必需的時間相比,辦理快速簽證只能算是個小問題。拜施表示:「如果音量不到位,那就會徹底砸鍋。」
劇團急中生智,發明了雙貢特爾,可以說是一對兒洋「雙簧」,一個演,一個唱:雖然於爾根•林(Juergen Linn)已經排練和演出了26個小時沃坦這個角色,但在最後這出劇中他還是站在舞台邊上,給台上扮演貢特爾的約翰•維爾納•普賴因配唱。後者是一人擔當了兩個角色,一會兒是身著白裝啃手指的貢特爾,轉眼間又改頭換面,變成長發飄飄、衣衫襤褸的阿爾伯利希。北京的觀眾對歌唱家們的這番努力報以掌聲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