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格納兵變給習近平敲響了警鐘?
2023年6月2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華爾街日報》發表分析文章稱,俄羅斯一場短暫兵變的結束讓北京方面鬆了一口氣。這場危機標誌著普丁統治俄羅斯23年來遭遇的最嚴重挑戰,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來說也是一個「不確定時刻」。
作者指出,習近平將中俄關係塑造成對抗美國在全球影響力的堡壘,並把他與普丁的個人關係置於這個堡壘的中心。而現在,俄羅斯陷入了混亂,普丁的權威似乎被削弱了。「這正是中國政府對於俄烏戰爭最擔心的風險。」
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Carnegie Russia Eurasia Center)的研究員烏馬洛夫(Temur Umarov)表示:「這正是普丁開始攻打烏克蘭時,中國所擔心的那種悲觀情況,即普丁這一決定最終會破壞俄羅斯政權的穩定。」
文章引述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王義桅說,在中國老百姓中,很多人擔心普丁的政治地位不穩,俄羅斯的政治動蕩可能會影響到中國。
民族主義——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加州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政治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裴敏欣則具體分析認為,與普丁相比,習近平的權力掌控更加穩固,而中共的統治體制與俄羅斯執政黨更是不可同日而語。但華格納兵變還是凸顯了幾個不可忽視的風險,會讓習近平提高警惕:
「首先和最重要的是,要確保中國軍隊、特別是高層指揮官的政治忠誠。」裴敏欣為彭博社撰寫的專欄文章寫道,習近平與他的兩位前任相比,在鞏固個人對軍隊控制方面已經走的遠得多,「儘管一些防範性措施會降低軍隊的戰鬥力,但習近平可能認為這種代價是值得的,能防止在危機中出現不忠誠。」
其次,北京將盡早防止軍隊不同部門之間的競爭。文章稱,由於中國共產黨對新聞界和軍隊的控制比普丁更深入,高層之間公開政治鬥爭的風險要低得多。儘管如此,這也是習近平在衝突中不願面對的另一個危險。
另外,這一事件會提醒習近平,「民族主義是一柄雙刃劍」,因為極端民族主義者可以用更激進的好戰言論對掌權的政治強人超車,「就像普裡戈津對普丁所做的那樣」。作者認為,習近平已經開始通過約束他的下屬來降低這種風險:新任外交部長秦剛總體上避免了 "戰狼"式的言論,儘管他忠實地執行了習近平毫不妥協的外交政策。
攻台或導致「極端情況」
復旦大學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主任馮玉軍對《南華早報》表示,一個孤立事件不會對中俄關係乃至中國自身產生直接影響,但整體的國際形勢,包括俄烏戰爭的走向、俄羅斯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地緣政治的挑戰等,都將對中國產生深遠的歷史影響。
也有中國學者認為,北京將從這一事件中汲取政治和軍事上的教訓,尤其是在對台灣關係問題上。《南華早報》引述一位不願具名的大陸研究者指出,如果在重大軍事行動——比如統一台灣的行動的前線遭遇失敗,可能會助長非官方的軍事組織的崛起,「中國領導人必須為這種風險做好準備」。
不過他補充說,鑑於中國大陸不存在雇傭軍,而且中共對軍隊有著統一領導,中國領導人要考慮的一個 "極端情況"是,大規模軍事行動的前線失敗是否會導致軍事力量的分裂。
《紐約時報》前駐華記者黃安偉(Edward Wong)也在推特發文稱, 「在整個俄烏戰爭中,如果有一件事能促使習近平重新考慮攻台,那就是華格納集團反水了。」黃安偉表示,現在不是在中國有沒有雇傭兵問題,「我想習近平正在觀察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如何給一個國家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我們知道他對於解放軍內的忠誠問題是敏感的,他的反貪腐伸延至解放軍。」
黃安偉還指出,在習近平這個位置的人,時常都會思考民眾——無論是社會草根還是菁英階層,在如何看待自己權力的潛在弱點及合法性。這與這一體制的屬性有關,「我推測,白紙運動使得這個問題更加突出。」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