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監控門」會刺激中國
2013年6月1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英國《衛報》6月9日在網上發布了"監控門"揭密者--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的採訪影片後,6月10日,已藏身香港多日的斯諾登從香港飯店退房,目前去向不明。《衛報》記者尤恩‧麥卡斯基爾在當天晚些時候透露:"雖然斯諾登已從飯店退房,他尚沒有決定下一站去處";俄總統新聞發言人德米特裡‧佩斯科夫向媒體表示,俄方可能考慮為斯諾登提供政治避難。
斯諾登在世界範圍內猶如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此事件曝光正值中美首腦會晤之時,"網路安全"為雙方重要議題之一。中國官媒和微博上充滿了指責美國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的內容.這也使一些評論人士提出陰謀論,疑斯諾登已成為中國的一枚"棋子"。旅荷網路人士立裡在早前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則認為:"斯諾登是一個自由意志主義者,極端反對政府的任何限制";更多的斯諾登支持者也認為,斯諾登和阿桑奇一樣,是一個揭露政府違反憲法、侵犯公民權利和自由的"英雄"。更有中國網友發出希望中國能出現下一個斯諾登的呼聲。
在美國方面,來自共和黨的眾議長博納(John Boehner)在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採訪時指責斯諾登是一個"賣國者";據報導,歐巴馬6月6日對此作出回應,指斯諾登披露的美國"Prism項目",是現任政府繼續執行共和黨政府時期制定的法案,他還表示:"美國政府的監控是受到法律限制的,也是經過國會審議通過,雖然計劃是秘密的,但並不是偷偷摸摸進行;監控的主要是電話通信聯繫人,並不包括姓名等訊息,如果要對嫌疑人監聽錄音,需要到法院申請偵查許可;該計劃目的是反恐,電子郵件的監視針對外國公民,不包括美國公民; 就如機場安檢一樣,安全和隱私總是一對矛盾,需要權衡。"
旅美的"八九民運"前學生領袖周鋒鎖表示:"很驚訝這麼多美國人會以反恐為理由支持政府監聽通訊,『911'打擊巨大,影響深遠,而且在這個問題上左右分界有些不清";推特網友"xcityonfire"也認為:"安全恐懼蔓延蓋過自由真義,官府甚至可以製造恐懼。"
"人們應該從歷史學到教訓:需要限制國家權力"
6月11日,英國《衛報》發表了中國藝術家艾未未關於該事件的文章《美國國家安全局"監控門",中國和美國在行為上一樣》,文章指此事件應讓國際社會重新思考保護個人權利。他也認為"美國的個人主義和保護隱私傳統,使美國一直以來成為自由思想和創造力的中心,但'監控門'中國家權力的濫用與文明社會標準相悖;我們不能將自己的權利拱手讓與他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被給予這樣的信任。中國不行。美國也不行;在以前的蘇聯和現今中國,甚至美國,官員們總是認為他們所做的是必要的且對國家和人民是最好的。但人們應從歷史學來到的教訓是:需要限制國家權力。";他還評論道:"西方國家起碼有法律制約政府對取得的公民個人訊息的使用,在中國不是這樣,公民幾乎是全裸的。對權利的侵犯可以徹底毀掉一個人的生活,我不認為這樣的事情會在西方國家發生。"
6月12日法新社報導,艾未未在接受採訪時指中國和美國雖然有不同的法律限制、文化或制度性背景,但涉及侵犯公民隱私權的問題時,行為上沒有區別:"都在以國家安全為名侵犯公民的隱私";對中美兩個國家訊息監控程度,因為很多訊息還未知,他表示不能作出判定。他也不無擔憂的表示,美國政府對公民個人訊息的監控可能會刺激中國及其它國家擴大類似的監控計劃:"美國在技術上領先,是一個領導者。許多關於訊息的規則如倫理、法律等,將由這些領先國家設定。其它國家至少會參照美國,或是和美國相比。"
"對中國人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中國網路知名人士、銀杏技術咨詢創始人郝培強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斯諾登所公示的內容對網路人士來說,並不讓人稱奇,只是如此清晰的扯開政府公權力面紗,揭秘政府監控項目的斯諾登的出現讓人頗感意外。他認為對一個網路人士來說,保護個人的訊息自由是彌足珍貴的價值,當政府權力侵擾它時,他選擇站在斯諾登一邊:"所有的政府天生就想把自己的權力擴大化,不管什麼樣的政府都是這樣;美國只不過是在民主的框架下,被控制住;在不民主的國家這種權力控制不住。"
郝培強也表示已經關注到中國官媒借此事件對美國的發難,指責美國"一貫標榜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背後卻干著'監控'的事情"。因此他認為艾未未的擔憂不無道理,"監控門"事件可能使中國本已有的監控找到"藉口",以讓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更加沒有邊界的去監控公民的個人訊息,這對國人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尤其是在中國很難出現"斯諾登"式人物的情況下:"他們可能會覺得監控更有道理或是更有底氣了,這種案例出來後,對國內的業態是會有非常壞的影響。"
作者:吳雨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