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環保面前中國何去何從
2007年2月7日廣告
1500萬人口的北京車水馬龍。每天都有更多的新車上路,據統計,在北京登記的車輛已達280萬輛。城市中彌漫著汽車尾氣,工廠廢氣的混合味道。在本周二中國國務院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表示,北京今年冬天的暖和天氣顯然和全球變暖有一定的關係,中國去年發生的幾次大的颱風,在某種程度上也和全球氣候變化聯繫在一起。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鄭國光還表示,中國是氣象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每年氣象災害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包括氣象的衍生災害,為2000億-3000億元人民幣,大概佔國民經濟總值的2%-5%。
中國政府顯然認識到氣候變暖的嚴重後果。但在另一方面,中國也強烈感到能源安全的挑戰。中國財政部一名官員表示:「經濟增長的同時,中國的能源問題越來越成為一個瓶頸。現在應該有效地增加能源供給,改善能源結構,是確保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為了保障能源安全,中國僅在去年一年就將發電量提高了120兆瓦,相當於德國全年的耗電量。 中國現在主要的能源,70%還是煤炭。中國煤炭資源豐富,價格低廉,但是,煤炭並非清潔的能源,中國絕大多數火力發電站都沒有引入環保的技術設備。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在周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想要徹底改變中國的能源結構,使用清潔的能源,需要花很多錢,為此,中國受到了技術和經濟上的制約。秦大河承認中國清潔能源的技術水準和歐洲,美國,日本有差距,而要購買這樣的技術經濟上的制約也很大。
中國政府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中要求各地的能源消費要比第十個五年計劃期末下降20%,平均每年4%。這樣的宏偉目標是否能夠實現仍然畫上了一個巨大的問號,中國官方已承認沒有達到上一個五年計劃的環保目標。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鄒驥向媒體表示,經過兩年籌備後,中國正計劃出台與氣候變化作鬥爭的國家計劃,提出減排目標。該計劃正在等待國務院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