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胡錦濤訪德前看德中關係

馮海音2005年11月10日

德中關係總體來說是好的:迅速增長的雙邊貿易,德國企業大規模的在華直接投資,以及高達數十億的定單等。與此相符,中國黨和國家主席胡錦濤將於11月10日至13日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將會晤兩位德國政府首腦:即將卸任的施羅德總理和下一屆政府總理梅克爾女士。

https://p.dw.com/p/7R1S
2002年當時還是國家副主席的胡錦濤會晤德國總理施羅德圖片來源: AP

在安排歐洲之行的時候,胡錦濤原本認為肯定能夠結識新的聯邦政府。然而,本周四開始的中國國家首腦對德訪問卻恰恰是在大聯盟政府談判艱難進行的時候。不過,中國政府對柏林民主制度帶來的錯綜複雜表現了冷靜和務實的態度。

1998年,施羅德就任聯邦總理後,馬上承繼了其前任柯爾總理的對華政策,即中國政策首先是經濟政策。即使梅克爾領導下的德國政府也不會在中國政策上進行重大改變,因為兩國關係確實在良好地發展。

例如,本周一在北京開始的國際再生能源會議主要是由德國贊助和籌備的。而目前在德國大學就讀的中國學生就有大約2萬人。另一個事實則是,自從紅綠政府上台以來,雙邊貿易比7年前增長了2倍。不過,柏林中國問題專家桑德施耐德教授卻指出了德國外交政策的一種新取向,有可能間接影響到德中關係。桑德施耐德教授說:

「未來聯邦總理梅克爾女士一再明確表示,她將加強努力,改善大西洋兩岸關係。中國自然是這一關係中的一個重要因素,特別反映在如何對待一個經濟和軍事勢力不斷增強的中國等問題上。在這方面便會明顯顯示出華盛頓和歐洲,或者柏林的不同立場來。」

不同立場尤其反映在是否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的問題上。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遭到鎮壓後,歐盟下達了對華武器禁運令。當歐盟內部是否解禁展開爭論的時候,華盛頓和東京卻對此深表憂慮。今年4月,施羅德總理在聯邦議院的辯論中極力主張解除禁令,但沒有取得成功,而梅克爾則提出了種種不應解禁的理由。

可以肯定的是,胡錦濤在柏林舉行的會談中將會在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一事上向德國施加壓力。這一問題顯然令德國方面有些尷尬,所以本周一,聯邦政府一名發言人解釋說,解除對華軍售禁令在胡錦濤訪德期間將不是一項重要的議題。這是歐盟下達的禁令,只有歐盟國家與政府首腦一致通過,才能解除這一禁令。

而人權問題也將不會是會談的中心議題。聯邦政府總是談到自2000年以來舉行的德中法制國家對話。而人權組織則希望德國政府在中國改善人權和自由權狀況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相反,柏林政府在中國領導人訪德時一直將重點放在雙邊經濟關係上。這也將是胡錦濤為期三天的德國之行的主要內容。

不過,儘管在胡錦濤訪德期間將簽署高達14億歐元的定單,德國經濟界近來確實出現了中國熱的些許降溫。德國企業在中國市場所遇到的困難,特別是中國缺乏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等問題越來越多地受到重視。

不僅在柏林,在胡錦濤歐洲之行的其它國家如英國和西班牙,也將會談到同樣的問題。桑德施耐德教授說:「一個擁有世界領先專業技術的企業來到中國市場,其技術很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竊取,然後偽造產品不僅在中國市場,而且也有可能在德國市場形成對自己產品的競爭。」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