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起來,把中國趕出去」
2007年4月26日歐盟廠商成立了一個聯合體,它們對內在技術上互通有無,對外,主要是對中國,則通過收取專利許可證費用的方式將中國競爭對手逐出了歐盟。如今,中國向歐盟出口的每一台DVD播放機都要交納許可證費用20美元左右,使得中國廠商已經無利可圖,只能撤退。DVD播放機事件說明,中國現在必須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問題了,否則就會在這上面吃大虧。
波士頓咨詢集團新近公佈了一份有關中國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報告,題目叫做「長城以外」。報告得出結論說:沒有自己的國際專利,中國企業將來就要支付驚人的許可證費用,就要面臨利潤率下降甚至被逐出市場的危險。波士頓咨詢集團經理內特斯海姆忠告中國必須要在獲得國際專利權上更多地投資,否則在國外市場上就會受到限制。
日韓走過的路,中國也要走
根據德意志銀行的分析,美國500強企業的四分之三產值是非物質性的。專家預測,到2010年,世界為獲得專利使用許可支付的費用將高達5000億美元。中國要想在國際智慧財產權爭奪戰中站住腳,就必須要在國際專利上投資是目前30倍的資金。同日本和韓國、新加坡和香港等亞洲「小龍」國家一樣,中國在智慧財產權上也要走一條類似的發展道路。這一條發展道路大致經過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出口促進增長
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後年出口額翻了一番,主要的出口產品是技術含量低的和勞動成本低的消費品,如紡織品、玩具和普通家用電器等。其實,從廉價出口產品獲利最多的是西方工業國家的廠家和進口商,他們提供設計和營銷渠道,僅把中國當成生產車間。中國的廉價產品還起到了遏制工業國家通貨膨脹的作用:這些國家的娛樂電子產品最近幾年價格連續下降。但是,門檻國家不會永遠甘心只當西方的加工廠,它們也要製造高端產品,自己拿利潤的大頭。
第二階段:更多高技術和更多價值創造
低勞動成本不能保障長期穩定的經濟增長。新興國家的企業希望擺脫加工廠的身份,而達到這一目標的捷徑便是模仿先進國家的生產方式和產品。在為發達工業國家在價值鏈低端從事加工業務的同時,它們也學會了不少本領,甚至美國在它的經濟起飛階段也是經過了模仿歐洲技術的階段。
雖然中國高技術產品佔出口比例從2001年的14%增加到2005年的28%,在科研與開發上的投資以及國內專利申報數量上有長足增長,但是在國際專利註册上卻少得可憐。
第三階段:為智慧財產權付費
擁有國際專利權的技術領先企業在市場上如同大鱷,小魚小蝦它可以放心地忽略。一旦有另外一條大鱷想擠進來,搶先霸佔了市場的大鱷就可以祭出國際專利權的法寶,讓對手支付高額進入市場的費用。
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受理的國際專利爭端越來越多,而目前針對中國的訴狀最多。二十年前,被控告侵權的主要是日本企業,而十年前則是韓國企業,現在則是輪到了中國。爭端不僅僅涉及到高技術產品,有些中國企業甚至被告在寵物食品和殺蟲劑上侵犯了國際專利。
以移動通訊第三代技術3G為例,為專利付費佔了3G手機生產成本的20%到30%,這也是中國手機廠家如TCL和波導難以與諾基亞和三星競爭的原因。韓國為使用美國的移動通訊標準CDMA而向美國企業支付了數十億美元的費用。韓國出口利潤總額的20%都以使用權和許可證費的方式交給了歐美和日本公司。
第四階段:不再把智慧財產權當兒戲
建立起一個本國的國際專利權組合需要多年的苦心經營,需要巨額投入和恆心。按照波士頓咨詢集團的說法,門檻國家有四種方式來繞過發達國家的國際專利陷阱:建立夥伴關係、併購獲得專利許可、建立自己的專利組合和建立自己的標準。
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先進企業建立合資夥伴關係是較快地獲得專利技術和避免專利陷阱的途徑。外國廠商通過合資企業獲得了低成本的生產條件和進入中國當地市場的渠道,而中國夥伴則獲得了資金、技術、營銷和管理知識以及智慧財產權的使用權。
併購國外企業也是獲得國外專利技術的流行辦法,一個典型的案例便是中國聯想集團收購美國的IBM個人電腦業務以及TCL集團收購Thomson電視集團。這種做法也在國際上常見:從2000年到2004年,13個門檻國家的企業總計收購了800家發達工業國家的企業。
與亞洲「小龍」國家相比,中國的一個優勢是有著巨大的內需市場。中國的企業可以在國內市場上建立自己的標準,並迫使國外企業就範,接受中國人制定的標準。例如,中國希望在2008年北京奧運之前建立起自己的移動通訊標準TS-SCDMA。如果這一計劃實現,那麼中國就不但避免了向國外企業支付巨額專利費用,還可以在擺脫國際專利權落後局面上猛追上一步。
中國離智慧財產權淨盈利國還差的很遠。韓國在這方面在過去幾年了進了一大步,日本在四年前成功做到了在智慧財產權費用上進大於出。目前,日本企業擁有國際專利權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