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總部大樓將成為環保建築
2012年6月2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1945年聯合國成立之後不久,50名建築設計師便開始為新設立於美國紐約的總部大樓進行設計。1947年,工程按照建築師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設計方案開工。時過五年,在耗資6500萬美元之後,39層高的大樓在紐約東河河畔建成。當時,生態因素尚未成為人們考慮的重點。
2007年,聯合國總部大樓在建成60年之後開始進行修繕。要求是綜合考慮可持續性、保護文物和員工的安全。各成員國為此共出資20億美元。五年之後,修繕工作基本結束,首批工作人員將於今年八月搬回大樓。《全球環保創意》採訪了聯合國負責這一「基本建設總計劃」(Capital Master Plan)的助理秘書長米歇爾•阿德勒斯坦(Michael Adlerstein)。
《全球環保創意》:阿德勒斯坦先生,聯合國大樓在進行整修之後,工作人員就不能打開窗戶了。開窗可以把東河的新鮮空氣放進來,不是比開空調更節能嗎?
米歇爾•阿德勒斯坦:不能開窗和節能沒有關係,而是一項安全措施。新安裝的窗玻璃類似於汽車用的固定框架多層復合玻璃,抗爆炸衝擊時間長。工作人員知道等待他們的是什麼,但是要到開始在那裡工作了,才會體驗到這意味著什麼,他們大概會感到沮喪。
但是,針對浪費能源,這是一個良好的措施。工作人員會經常開窗,下班回家時也不關上。所以,工程師們更願意把建築封閉起來。如果工作人員嚴於律己,只在春暖花開、戶外溫度適宜時把窗戶打開,那當然就不需要這樣做了。但是,大部分人做不到。
《全球環保創意》:如何應對人們在使用電燈的問題上不善於律己的做法?
米歇爾•阿德勒斯坦:修繕以後,大樓的電燈由自動感應器控制,亮度則根據日照的情況。我們的大樓是東西走向,早晨陽光從東面照射進來時,大樓東面的燈光便會自動減弱。同樣,下午的時候西面也會這樣。在一個辦公室裡,如果十分鐘之內沒有人動作,燈光就會自動熄滅。
《全球環保創意》:如果聯合國的代表們一動不動專心看文件,是不是過一會兒就漆黑一片了?
米歇爾•阿德勒斯坦:是的。但是,他們只要稍微動一動手臂,燈就又亮了。這會提醒人們,他們是在一個節能的環境裡工作。對聯合國來說,這一點很重要。潘基文秘書長最重要的一個動議,就是要向我們、向全世界昭示節能的緊迫性。
在潘基文的推動下,聯合國在節能方面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親自實踐。譬如,現在,我們正在實施「讓聯合國涼爽」的活動(Cool-UN-Programm):聯合國建築內的溫度,夏天比過去調高兩度,即24攝氏度,冬天為20.5度,代替以前的22度以上。我們真的是在努力成為好公民。
《全球環保創意》:對大樓進行生態改建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米歇爾•阿德勒斯坦:對樓房進行生態整修有兩個可能:一是降低本身的能源消耗,二是對樓房的外牆進行改造,以改善隔熱性能。
之前,紐約的聯合國建築沒有進行足夠的隔熱處理,所以浪費了大量的能源。各建築很大部分是玻璃──1952年的玻璃:單薄、單層、密封差,窗框千瘡百孔。
我們新建了外牆,從而大大地改善了隔熱性能。也就是說,夏天出去的空調冷氣以及冬天出去的暖氣減少了,由此節約了大部分能源。
《全球環保創意》:能源生產方面的情況如何?開始時曾計劃在玻璃牆面安裝太陽能光伏設備,在聯合國大會的大樓前安裝風力發電機。
米歇爾•阿德勒斯坦:這些都無法實施。因為聯合國大樓是東西朝向,安裝的太陽能板會各有半天的時間在背陰處。我們當然也可以把太陽能板朝天安裝,但是那樣大樓的形象就會完全改變,這又不符合保護文物的要求。
我們也決定不安裝風力發電機,不然它們只是做個樣子而已,因為這裡的風力不足。如果安裝的風力發電機從不轉動,那就很難堪了。如果要規劃一個示範項目,就不能失敗。
作為會議中心的聯合國是個耗能大戶,即便採用太陽能和風力發電機,我們生產的能源不足以覆蓋耗能的百分之一。
《全球環保創意》:這次整修是否為其他機構和聯合國成員國提供了榜樣?
米歇爾•阿德勒斯坦:絕對如此。這次修繕是少有的一次達到美國黃金標準的全面整修。我們對可持續性和文物保護的要求很高,大樓整修後與1952年建成時的外貌完全一樣!
我想世界上還沒有相同規模進行全面修繕的大樓達到了這樣高的可持續標準,而且還符合文物保護的要求。
作者:Johanna Treblin
責編:當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