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共產主義社會裡的古巴
2017年8月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古巴人租房住?"古巴人馬伊托(Mayito)聳起眉毛,搖搖頭道:"幾乎沒房可租了。要是運氣好,租到了,可別放手……"。他告知,"哈瓦那已變得極其昂貴"。這位二十四、五歲左右的年輕人試圖在哈瓦那的好街區Vedado找到一間轉租屋。
女演員托雷斯(Mabel Torres)也難以在她住了多年的Vedado區找到她租得起的住宅。她抱怨說,6年前,她用140古巴比索(CUC)便可月租2間一套的住宅,而現在,即使拿出300或400古巴比索也租不到了。她說,因為交不起房租,朋友們一個接一個離開了Vedado。在老城,以及情況稍好些的Centro Habana區,也可觀察到這一變化。
允許自負盈虧
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勞爾‧卡斯楚(Raúl Castro)2008年接掌政權以來,古巴處於變革之中。經濟向外資開放、國有領域縮小、允許個人動議。政府還許可汽車和不動產的買賣。
這導致房屋和住宅今天又成了投資手段和生產資料。隨著中小型企業家階層的擴展,在古巴,它們被稱為trabajo por cuenta propia,也就是自負盈虧階層,眾多房主、房東可以合法經營了。
這一現象也同旅遊業的火爆有關。2014年底,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古巴領導人勞爾‧卡斯楚宣布启動雙邊關係的謹慎接近。最晚從那時起,古巴成了世界上最受青睞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去年,前往古巴的遊客首超400萬人次。目前,這個島國有1.4萬間租房,其中大部分是在哈瓦那。
遊客帶來金錢,亦帶來問題
要是談及旅遊動機,去古巴的遊客就會常常這麼說:"在大變之前,再去古巴一次"。他們當中很少人想到,其實,他們自己就是這一變化的一個原因。
德國全球與地區研究所(GIGA)古巴問題專家霍夫曼(Bert Hoffmann)解釋說,作為經濟和社會變化的結果,古巴城市目前正經歷一種它們對之幾乎毫無準備的結構性轉變,"對市場機制的開放,以及旅遊業的跳躍式上升--尤其是通過與美國的接近--在城市的利用方面導致了廣泛的變化"。他指出,城市的"縉紳化"(一個社區原本聚集著低收入人群,到重建後低價、租金上升,收入較高人群遷人,取代原有低收入者)日益明顯,"某些建築或住宅得到費用不菲的維修,改建成餐館或酒吧,吸引遊客,與此同時,常常就在左鄰右舍,很多年久失修的房屋則如江河日下,搖搖欲墜"。
他指出,在吸引人的城區,房子快速增值,而伴隨著經濟改革,房主們已可合法出售。其結果是,哈瓦那的中心市區正出現"縉紳化"現象,迄今的居民被擠走,他們所住的房子被改建成客棧;或者,他們的房子被有錢的古巴人買下,而這些人又常常得到來自境外的資金支持。
"老哈瓦那已經死亡"
這一發展尤其讓哈瓦那老城蒙受重創。哈瓦那灣眼下已基本成為旅遊港。每周最多會有3艘游輪抵駛該港,每艘船上所載的數千遊客潮水般湧入本就人滿為患的哈瓦那老城。霍夫曼指出,2016年夏,一艘大游輪首次抵港,讓人品嘗到被某些人稱為"威尼斯化"的初始味道。他擔心:"要是哈瓦那變本加厲,變為遊客磁石,甚或游輪目的地,則這一轉變也將導致文化認同和這一城市的生活感覺的變化"。
在某些人眼裡,這已經是現實。一名企業家就說道,"哈瓦那老城已經死了"。他每天都在親身體驗著相關的變化。不過,他不願透露自己的名字。他說,他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所有那些攤主、叫賣人和侍者都是每天早上被有意拉到那裡去,以營造背景,迎接遊客,"晚上10點鐘一過,街上就沒有什麼動靜了"。他說,一切都在飛速改變,這使他不寒而慄。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