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創造中國熱詞:籠子
2013年1月2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官媒新華社1月22日報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中紀委會議上再次劍指中共貪污腐敗問題,習近平表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決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一時間成為中國各大網路及Twitter微博熱議的內容,其中"籠子"成為熱詞,僅在新浪微博上搜索,相關內容多達600餘萬條。
以前網路上曾熱傳"把權力關進籠子裡"出自美國前總統布希的一次演講,此傳言使習近平此番表態在民間衍生出更多的聯想,歡呼者認為這是習近平上台後最犀利大膽表態,顯示他開始"思考西方式的民主";1月23日,官媒《環球時報》發表社論"編織緊扣中國實際的制度籠子"稱"中國不可能編出一個同西方一模一樣的'制度籠子',中國各級政府需要保持它們的決策力……"
劍橋大學學術主任委員會委員,中國"華劍會"主席夏楊認為"'權力關進籠子'幾乎成為偽命題。使用籠子的權力和授權本身一樣,也是權力的一種。核心問題是多種權力的分割與制衡,而不是當權者與非當權者的博弈;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系主任毛壽龍也表示"用權力制約權力,制度的籠子才有力量,否則,籠子可能成為權力的保護傘。"
"將權力關進籠子"的前世今生
中國獨立評論人莫之許為"將權力關進籠子"正源,指早年間媒體人林楚方在一個活動中假稱此語為布希演講內容:"人類千萬年的歷史,最為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師們的經典著作,不是政客們天花爛綴的演講,而是,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裡的夢想,因為只有馴服了他們,把他們關起來,才不致害人。才不會有以強凌弱,才會給無助的老人和流離失所的乞丐以溫暖的家。"
此後這段話濃縮成"將統治者關進籠子",也由圈內傳至圈外並廣為人知。他認為此語廣泛流傳背後有很耐人尋味的群體心理基礎,此語的真正的語義為權力不得干涉私域,現在成為新政主流語言,民眾不能盲目叫好,因為"權力關進籠子"一說不能成立,"社會運行中權力必須在場,而不能關起來,但民眾可以通過選票馴服權力,以及讓權力制約權力。"
另一位網友"春雲"並不認為中國新領導層在這句話的背後,顯示出十足的改革誠意:"布希那段著名的'把統治者關進籠子'的演講是偽作, 結果卻經由入門級自由派人士的傳播而廣為人知,近些年又通過大小公知們在體制內外場合的頻繁引用,進入官方的視線,最後陰差陽錯地混入了國王的演講,繼續給樂觀派散佈虛假希望。 "推特網友@wangdalian也評論道:"相信習近平的籠子的人,一定也相信江澤民的代表、溫家寶的眼淚、鄧小平的石頭、毛澤東的人品。"
"先把老百姓從籠子裡放出來"
有網友模仿趙本山早年間小品,在網上幽默寫出"把權力關進籠子"的三個步驟"打開籠子門;把權力放進去;關上門"。而北京市盛峰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於國富則認為第一步應該為"把老百姓先從籠子裡放出來"。
於國富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其實這應該是公民社會的基本常識,把權力關進籠子只是一個方面,目的其實不在於讓權力被限制,而在於讓老百姓的權利得以發揮。所以不把老百姓從籠子裡放出來的話,只會產生更大的權力濫用。不把老百姓放出來,誰能把權力關進籠子裡?可能是一個更大的權力,那麼更大的權力可能就更加失去制約。所以不能是大的權力關小的權力,更大的權力肆意妄為。"
他認為理想的公眾權利與公權力之間的關係應為,老百姓共同委託給一個受託方即政府行使權力,這種權力並受公眾的監督和制衡,因此能關住權力的籠子應該由公眾來編織:"應該為民意基礎上的法治,人人可以發表言論、人人平等民主社會基礎之上的制度設計。"
作者:吳雨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