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印各出各的牌-八國峰會遇颱風警報
2007年6月1日布希提出他的動議
美聯社報導說,在德國海利根達姆八國峰會開幕一周前,布希推出了他的氣候動議。他呼籲15個國家最遲在2008年就全球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達成一致意見。布希5月31日在華盛頓聲明,最大的一些有害物質製造國應於今年年底聚集開會討論這個問題。美國點出的15個國家裡包括門檻國家中國和印度,還有好幾個歐洲國家。
布希說,這15個國家應該通過一系列會晤就全球氣候目標達成諒解。怎麼達到這個目標,必須由每個國家的政府自己決定。
美國這麼做的理由是中國
美國政府始終沒有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而京都議定書沒有把中國、印度這些新興繁榮國家納入承擔義務的範圍之內。
德國聯邦政府德美合作協調員卡爾斯騰.福格特周四對電視台N24說,美國拒絕只讓工業國家承擔氣候保護義務是可以理解的。他說:「這是利益政治。」美國這麼做的原因是「美國與中國日益激烈的競爭問題」。
中國下周一拿出自己的方案
也是5月31日,周四,中國也宣佈了一條消息:它將於下周一,即胡錦濤前來德國列席八國峰會之前,公佈中國自己的氣候方案。中國外交部說,胡錦濤周四跟梅克爾通了電話,通話中談論了八國峰會日程問題。
德新社稱,中國一名主管氣候戰略問題的高級官員透露,中國的方案將提出:能源消耗的增長今後要慢於繁榮的經濟的增長速度,具體地說,能源消耗的增長要比經濟的增長速度每個單位量慢4%;到2010年為止,主要污染物質的排放量每年須下降2%。這名官員說:「這是一個相當高的目標。但我們有能力做到。」
中國這名官員還說,在與氣候變化鬥爭中,工業國家要起到主導作用。他把中國說成是「主要受害者之一」。他說,規定義務指標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不公平的」,是中國不能接受的;給發展中國家的財政援助不能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為前提。
印度「趁機」要求西方提供技術
跟中國一樣,印度政府也說,印度無法承擔京都議定書那樣的要求;歐洲這麼高的目標會損害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抗貧鬥爭。
周四,在歐盟三駕馬車外長跟來訪的印度外長會晤後,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通報導:印度外長在談話中多次提到,印度對與歐洲合作很有興趣,尤其是「在那些達成協議還有困難的領域,比如氣候保護和能源政策領域。」印度希望得到西方這些領域的高水準技術。施泰因邁爾還說,歐洲與印度次大陸的技術合作態度對「印度在將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談判中的態度具有關鍵意義。」
八國峰會在這方面能達到什麼?
德國聯邦議院綠黨黨團主席蕾娜特.屈納斯特對電視台n-tv說,在海利根達姆八國峰會上,誰也不能在美國利益面前下跪,「聯邦政府和參加峰會的八國,不能把敷衍了事的話寫下來。」她說,如果這麼做了,其它國家,比如中國,就會說:「那麼我們也什麼都不做。」
雖然歐洲與美國、中國等在這方面的分歧早已存在,人們對八國峰會在這方面取得突破也沒抱什麼指望。但德國等歐洲國家可能也沒有料到,美國和中國會在八國峰會之前就來個易守為攻,主動出擊,拿出各自的方案來。那麼,在八國峰會上,你說討論誰的方案吧,是歐洲的方案(聯合國方案),還是美國或者中國的方案?
雖說美國不加入京都議定書把理由說成是來自中國的激烈競爭,但從美國的建議和中國透露出一點的方案看,這兩個方案實際上是統一的,即:各國政府自己規定目標。這話,中國新外長楊潔篪前幾天在漢堡的亞歐外長大會上也已經說過。
可以想像,德國和歐洲其它國家不可能馬上就從京都議定書的立場上退下來,就像前部長屈納斯特說的對美國「下跪」。那麼,這個海利根達姆峰會就爭吵一場,一無所獲嗎?也不盡然。
這個八國峰會在氣候方面看來只能在兩個方面通過討論甚至爭吵達成一致:一. 在什麼地域範圍內討論排放指標。美國說是15國,德國等歐洲國家說是聯合國,全世界。也許,最後妥協的結果是,15國也談,聯合國也談;二. 在什麼時間範圍裡達成協議。美國說2008年,德國等說2009年。最後也許會達成這樣的協議:15國在2008年,聯合國在2009年達成協議。布希提出2008年,可能已經考慮到了歐洲的2009年建議。
至於是全世界統一一個目標,還是各國自己定目標,估計在這次八國峰會上是解決不了的,只能在今後的具體談判中去解決。但是,德國等將來可能不得不接受全世界不同的標準。因為,如果定下統一的標準,而美國、中國、印度、巴西等不接受,不簽字,對這些國家同樣是沒有約束力的。還不如各自提出目標,全部寫到一個議定書裡去,以作為檢驗標準。當然,德國等固執已見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那樣,可能最後還是將出現一個跟京都議定書一樣的,沒有美國和中國等參加的議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