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是法國的事情
2012年3月19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梅克爾對薩科齊的選戰支持早已開始。今年2月初,德國總理梅克爾同法國總統一道接受了電視台的採訪。梅克爾希望,能夠讓「德國模式」深入法國人心。
德國模式是指一系列社會改革綱領,當年由社民黨籍總理施羅德推出,現在,保守派的薩科齊希望借助德國模式為自己的選戰助威。這一步也是出於向法國左派發動進攻的動機。德國外交政策德法關係專家德邁斯梅(Claire Demesmay)認為,薩科齊此舉是向世人顯示,「歐洲出現了現代化的左派,他們能夠進行改革。而在法國,卻只有奧朗德( Francois Holland) 這樣的過時的社會主義者領導左派」。
德國模式不受青睞
不過,薩科齊的戰略不會成功。雖然法國人知道,德國由於社會改革而較好地應對了歐債危機,但他們卻不情願被套上「德國模式」。德邁斯梅說,他們不會自上而下地被動接受一個外來模式。「他們希望保留國家的主權」。柏林自由大學法國學中心的弗朗索瓦(Etienne François)也認為,梅克爾對薩科齊的幫助,可能適得其反,薩科齊可能會因此而失掉選票。
因為在競選中,選民關心的還是國內政治。薩科齊當然知道這一點。當他威脅說取消執行申根協定的時候,那是他想爭取右翼的歐洲懷疑論者。此言一出,他的民調人氣就開始上升。
到右翼陣營尋找支持
為在右翼陣營得到足夠的支持率,薩科齊只能在「民族陣線黨」的陣營裡下功夫。德邁斯梅說,不過這裡國家主權和法國的自我決定仍然佔據中心地位。在歐債危機時期,薩科齊表現出一個偉大歐洲人具備的品格,但他自己也說,他能夠理解歐洲懷疑論者。德邁斯梅認為,「他想顯示,雖然支持歐洲統一,但這一統一必須符合法國的利益。」這樣做,也是著眼於拉親歐洲選民的選票,最晚在第二次投票時,就能體現出它的重要性。
位於路德維希堡的德法研究所研究員塞登多夫說,「第二輪投票時,能夠聽到代表國家民族的高調」。他認為,在這輪投票時,為擊敗奧朗德,薩科齊會擺出執政多年的老資格以及他的外交經驗。這裡,梅克爾的支持會派上用場。
「梅科齊」不具新意
外來的支持由來已久。當年,德國總理施密特同法國總統米特朗在北約「雙重決定」政策中相互支持,由此產生了「施密特朗」(Schmitterand)這一名詞,所以,目前媒體炒作的「梅科齊」(Merkozy)並不具新意。
歐洲的政治家都分別屬於左、中、右陣營,他們之間的親疏關係也由此而定。不久前,奧朗德訪問波蘭,正趕上波蘭總理圖斯克公務繁忙、騰不出功夫接待。西班牙首相拉霍伊(Mariano Rajoy)、義大利總理蒙蒂(Mario Monti)以及英國首相卡梅倫都對奧朗德表現出冷淡,而同時,德國社民黨主席嘉布瑞爾(Sigmar Gabriel)卻向奧朗德保證給予支持。只是嘉布瑞爾在法國無人知曉,他支持與否,都無關緊要。
到目前為止,民調顯示,奧朗德將是法國總統大選的贏家。一旦這樣的局面出現,歐洲政治家必須進行合作,無論他們屬於哪一派別。
作者: Daphne Grathwohl 編譯:李魚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