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遺物高價拍賣 遭「良心質問」
2019年11月2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要是在柏林的某個有名的跳蚤市場轉一圈,很可能會看到自納粹時代傳下來的某件物品。它或許是一張明信片,或是一盞茶杯--都是來自德國最黑暗日子的小物品,只不過在這個國家並不掩藏起來。但是, 若是屬於納粹高官的物品在德國拍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會導致右翼宣傳的流布?或者,它涵有某種歷史剩餘價值?
在德國,對此早有相關爭議。2019年11月20日,德國再度面對這一問題:在慕尼黑附近的格拉斯布隆(Grasbrunn),赫爾曼歷史文物拍賣行(Hermann Historica)的一次拍賣會上,840多件物品落椎成交,它們均為前納粹分子--其中不乏最高領導層成員所有:希特勒的一頂大禮帽、《我的奮斗》一書的鍍銀豪華版、艾娃‧布勞恩的一件小禮服裙、黨衛軍高官克林根貝格(Fritz Klingenberg)的一柄獅頭佩刀,均赫然位列其中。
招各方批評
此次拍賣引發包括歐洲猶太人協會(EJA)在內的多方強烈抨擊。該組織要求禁止這樣的拍賣行為。會長馬戈林(Menachem Margolin)拉比指出,在右翼暴力和反猶言論增多的現時代,此類拍賣行為是給一些"美化納粹"的人提供機會。他表示,"拿這些沾有鮮血的物品賺錢,又尤其是在德國,這是錯誤的。"他表示,他知道,買賣納粹紀念品不違法,但他強調,"這不是法律問題,而是道德問題。"
赫爾曼歷史文物拍賣行負責人帕赫爾(Bernhard Pacher)極力設法安撫批評者。他稱,最大購買群體是"博物館、國家收藏機構以及對相關物品持極謹慎態度的私人收藏者"。他對德新社表示,拍賣行方面也作出努力,防止別有用心的人拍得相關物件。
誰會買納粹紀念品?
慕尼黑藝術史中心研究所專家克林根(Stephan Klingen)對這一說法提出異議。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他指出,他並不相信,博物館們眼下還有能力以拍賣會上的競拍價拍得此類物品。他估計,競拍納粹物品的是一些所謂的戰利品獵手和納粹粉絲。他指出,根據他的經驗,在全球範圍--美國、英國、俄羅斯對此類物品都有大的興趣。
這位專家表示,像拍賣會"1919以後的勳章和軍品"(Orden und Militaria ab 1919)上供拍的物品,並非總與納粹黨或納粹意識形態相聯,很多有興趣的人或許只在意擁有某件"獵物"--即使這件物品是"惡的同義詞"。
克林根和慕尼黑大學猶太歷史和文化講座工作人員倫哈德(Philipp Lenhard)的看法一致,即:所提供的這些拍賣品中只有很小一部分能引起檔案館或科研機構的興趣。倫哈德指出,就他個人的看法,所提供的拍賣品毫無歷史價值。他表示,有人之所以還願意為希特勒的一頂禮帽掏錢,只可能是因為,通過某件實物拉近與人類歷史上最大罪犯之一者的距離這一點讓購買者心動。與克林根一樣, 他也相信,雖可將此稱為"某種納粹崇拜",但買者本人並非"一定贊同納粹觀點"。
拍賣品有歷史價值?
至於所提供拍賣的這些物件是否有歷史價值,德國之聲也請教了柏林自由大學的歷史學家鮑爾肯佩爾(Arnd Bauerkämper)。他認為,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價值取決於物品上是否有納粹標記,因為,"它們有可能顯示了納粹的一段歷史,但須置於正確的關聯情境之中"。
在德國,擁有或出售納粹時代的物品不違法,--前提是,所有明確的納粹標記被去除或遮蓋。因為,被禁的是公開展示這些標記。鮑爾肯佩爾指出,與博物館一樣,專家們負責鑑定物品並提供背景訊息。若無鑑定,則相關物品屬於無法界定,僅用於滿足好奇心。
歷史學家、政治學家金策爾(Matthias Küntzel)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使用了更嚴厲的措辭。他表示,以他的觀點看,這家拍賣行此次提供的服裝一類拍賣物應予銷毀,而那些書籍則應交由專業圖書館收藏。
和其它市場一樣,納粹時代物品交易也有偽造問題。克林根認為,相關的偽造業"組織良好",其規模很可能至少同真實物品交易市場一樣大。他指出,尤其是海外交易市場帶來需求,在那裡,納粹物品交易頻繁。因此,拍賣行事先便會安排自己的拍賣物--在其所具能力的框架內。
一如此次慕尼黑拍賣會所示,出大錢競拍其心儀物品的大有人在。那頂希特勒禮帽的買者拿出了5萬歐元;上面提及的特別版《我的奮斗》以2200歐元價格轉入了新主人手上。看到某些出價如此之高,倫哈德建議,"拍賣所得應用於公益目的,比如,資助打擊德國國內的反猶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