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出口限制實際上毫無作用」
2015年1月5日德國之聲:中國政府日前宣佈取消稀土出口限制,您認為北京政府當初為何引入這一限制措施,現在決定放棄又是出於何種理由?
費多麗(Doris Fischer):中國設立稀土出口限制的官方理由是,減少或限制稀土消耗,為環保保護做出貢獻。如果假設中國政府最初提出限制出口稀土確實是為了保護環境的話,那麼他們已經發現,出口限制並非一個合適的工具。因為,首先這一限額在過去根本沒有被用完過,因此實際上毫無作用。此外,在稀土需求量依然很高的時候,有大量走私行為,而中國政府也沒有能力完全控制出口。
如果假設中國將限制稀土出口作為一個貿易政策工具,而環保只是一個幌子,那麼人們就要注意到,現在中國有另一個政府。現屆政府仍然重視環保,但在市場如何組織以及政府如何幹預經濟的問題上有不同的想法。在這一背景下,出口限額再也不是受到青睞的選項,而是(北京政府)非常明確的表示,希望加強市場工具的作用。
德國之聲:這一政策變化是因為新一屆政府上台,政策重心出現了轉移?
費多麗:應該說是在經濟政策方面(的重心轉移)。新一屆政府非常以市場為導向,在環境政策方面也是如此。中國的稀土生產和環境保護方面有一個問題是,稀土行業非常分散,國家對於該行業的監管不佳,在環保和經濟層面均是如此。因此中國政府試圖將稀土開采整合在六個最大的集團手中,並取締非法公司。這並不意味著建立一個完全自由化的市場。國營企業通過這些(稀土開采)集團的建立得到了壯大,這確實也符合新老政府均奉行的工業政策思路。但是,在環境政策方面,新一屆政府有不同的方法。
德國之聲:中國實行的稀土出口限制究竟產生了怎樣的效果?稀土價格之前其實已經下跌了……
費多麗:也許中國政府當時確實錯估形勢。在中國實施出口限制的時候,情況確實是:中國出口稀土佔全球總量的90%,這並不是因為中國擁有最多的稀土儲量,而是因為,中國是唯一一個以相對低廉的價格開采稀土的國家。美國曾經長期開采稀土,但在1990年停止開采,因為環保成本的原因,讓開采稀土變得成本非常高。與當時沒有環保限制的中國相比,美國無論如何無法競爭。當中國人說,他們今後減少世界市場的供應量的時候,我們的可再生技術和其他技術正在興盛階段,而這些技術都需要稀土,因此市場對此做出了反應。短缺導致價格上漲,於是在其他地方開采稀土變得有利可圖,即便當地的環保成本較高。我們觀察到的現象是,產能開始增加。另一方面,稀土價格上漲也導致那些依賴稀土的生產商開始尋找其他原料和技術的替代方案。
德國之聲:圍繞稀土出口限額的爭議是否會為中國與世貿組織今後的衝突埋下伏筆?
費多麗:我並不認為,中國會認為在這場衝突中受到羞辱,並因此今後對世貿組織"繞道而行"。當然,排除這次稀土問題而言,我們本來就可以觀察到,雙邊貿易協議、投資協議等類似協議大量出現,這並不一定符合世貿組織的原本利益。但這也並非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前所推動的,而是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後。而且也是在看到世貿組織談判中出現了多少問題之後。但是,必須看到的一點是,在這一點上中國並非獨此一家。美國和其他國家早就明顯表現出對於雙邊主義和地區協議的偏愛,遠遠早於中國。因為要談判加入世貿組織,中國很久都沒有參與其中,但現在也開始就雙邊協議開始磋商。
目前出現大量互相重疊的雙邊或地區協議,從經典貿易理論角度來看,這是非常荒唐的事情。因為這導致交易成本大增,但並不是只有中國這麼做。我們在其他地方也看到類似做法,而且是在與稀土完全無關的領域。
中國當然應該在所有國際協議方面更加努力嘗試參與,這在許多地方也得到歡迎。我們有時候會說,中國應該在全球事務中承擔更多責任,但如果中國真的這麼做了,我們突然又會害怕,說中國試圖用自己的意願改變規矩。這很困難。不能說"一起來參與,但只能按照我們設定的條件"。但總體而言,世貿組織是一個非常得到中國認可的協議,因為自由貿易對於中國而言意義重大。
費多麗(Prof. Dr. Doris Fischer),經濟學家和漢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經濟。從2012年起在德國符茲堡大學担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