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狂歡節將對中國遊客更開放
2013年2月1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當載著習近平漫畫塑像的花車經過時,人群中引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有人尖叫,有人鼓掌,很多人追著花車奔跑。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來自中國的遊客或者本地華裔人士。
此時,已經進行了六七個小時的科隆狂歡節"玫瑰星期一"大遊行接近尾聲,天色向晚,寒冷的天氣讓很多人觀眾打道回府。這一陣小小的騷動讓人看到中國遊客不僅數量不菲,而且他們都堅持到了最後。站在記者旁邊的幾位女士來自北京,她們不斷地接到來自花車上的玫瑰花和大把的巧克力糖果,並興高采烈地分給旁人。她們中間有人表示已經很累,但最終聽從了同伴的勸告,一直看到遊行結束。
政治人物造型誇張,遭受辛辣諷刺,是科隆狂歡節源自十九世紀的傳統,今年被發揮到了極致,比如德國總理梅克爾或被塑造成抖著兩排大乳頭的母豬,或被畫上希特勒的鬍子。也有團體藉機對一些政治事件表達觀點,比如要求釋放因政治與宗教態度被判刑的俄羅斯朋克樂隊"暴動小貓( Pussy Riot)"。相比之下,習近平的塑像只能算是一個正常形象,中國眾多被指認為政治迫害的事件也未被提及,只是在花車上出現的標語上開了一個玩笑:ming Ping, ding Ping, nix wie Ping(字面意思是"我的Ping, 你的Ping, 啥也比不上Ping";這是一個雙關語,Ping讀音近似在科隆方言中的"痛苦")。
主看台上的中國遊客
科隆狂歡節這一傳統曾經因諷刺政治人物和宗教領袖引發爭訟。目前,既要保持傳統特色,又不能"傷害中國人的感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常用語),恐怕是科隆狂歡節將會越來越多地面臨的問題。科隆藍金(1904)狂歡節協會(Bürgergarde "blau-gold" von 1904 e.V. Köln)會長漢斯‧努西特(Hans Nüchter)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科隆狂歡節活動將會越來越開放,和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進行合作。
在科隆從事餐飲、旅遊和禮品生意多年的馮冉女士將問題換了一個方向,她考慮的是如何既讓更多的中國遊客對科隆狂歡節感興趣,同時又要尊重德國的傳統文化。她和努西特先生進行了多次商談,已經達成了一些合作計劃。她說,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促成合作,一是歐洲經濟危機迫使更多的市場進一步開放,二是中國經濟發展之後遊客的需求增加。更重要的是,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讓更多的中國遊客深入到德國文化中去進行深度旅遊,而不僅僅是走馬觀花的購物狂形象。
那幾位在寒風和飢餓中堅持看花車的北京女士,今後會有更多的選擇。馮女士在科隆大教堂附近經營著一家中餐館,狂歡節的遊行花車就從門口經過。作為貴賓席的主看台上,從今年開始已經站了很多中國遊客,德國式的飲料和糕點換成了馮女士的餐館提供的中式盒飯。馮女士對德國之聲說,明年開始她們會和努西特先生的協會有更深入的合作。這些合作會成為面向中國遊客的旅遊服務中的常設項目。她希望科隆狂歡節能吸引更多的中國遊客。
打破傳統刻板印象
科隆旅遊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年來訪問科隆的中國遊客大幅增加,每年三月份因為展會等因素同比增加量均在三成以上,但是二月份數據變化不大,有些年份甚至不升反降。分析人士認為,其中原因,一是二月適逢中國春節,二是狂歡節運作方式保守,並沒有進行更多針對中國遊客的推銷,同時期中國遊客大量湧向巴黎等歐洲城市。
打破行業刻板印象的束縛,也是經營者將要面臨的挑戰。波昂附近一家中餐館的吳姓老闆對記者說,啤酒館、迪斯可舞廳儘管掙錢,但是傳統觀念中,那些都不是中國人和華裔經營的范疇,哪怕像他那樣土生土長的第二代華裔,在餐飲行業多半也只能選擇經營中餐館。馮冉女士卻在今年狂歡節期間,將自家中餐館改為迪斯可舞廳,"生意好得就像撿錢一樣",她的丈夫鄒先生說。在他們的想像中,未來這些歐洲文化傳統,都有可能成為中國遊客的旅遊經驗。被認為只會購物和攝影留念的中國遊客形象,會因此得到一些改變嗎?
作者:張平 Anny Boc
責編: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