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財產入憲以及對它的諷刺
2004年3月9日德國之聲:
「十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等五個統籌的思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鄧小平提出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您認為從這個先富起來到現在的統籌思想,這其中的變化是什麼?」
吳國光:
「經過了25年的改革,中國的經濟發展走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階級的分化也進一步的擴大,社會發展之間的脫節也進一步的擴大。在經濟發展中,整個體現出來的社會財富雖然總量在增加,但是很多人不能從中獲益。我想溫家寶總理現在提出這五個統籌發展,應該是已經意識到,改革過程中差距的擴大也嚴重地影響了中國社會的廣大民眾的生活品質。所以我想,應該是有心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德國之聲:
「上一次人大會議召開前,曾經擔任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的鮑彤,就向人大提出幾項呼籲,其中就包括從經濟上和政治上切實關心保障農民的利益和民主權利。那麼現在溫家寶總理本次人大上說,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您認為這是不是某種程度上響應了鮑彤的呼籲呢?」
吳國光:
「我想部分吧,因為鮑彤先生的這樣一個呼籲裡面還強調了保障農民的民主權利。事實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已經五十多年,共產黨的天下就是靠農民打下來的。改革開放也進行了25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就是全世界都很矚目。在這樣一個水準下,還要再談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我覺得是讓人震驚,也是中國的執政黨應該感到羞恥的一件事情。那麼之所以農民的利益這麼多年不能夠受到充分重視,我覺得根本的原因還不是一個經濟原因,而是一個政治的原因。改革的早期,農民的境況是大大的改善了。那為什麼最近農民的情況會這麼慘呢?我覺得其中一個原因,也是政治的(原因),那就是1989年以後,當局發現早期的改革雖然讓農民得到實惠,但是城鎮這些人感到不滿意。所以1989年以後,當局就調整它的對策,開始注重城市的穩定,因此就把資源拿來搞城市經濟的發展,整個農民的境況這十五年來就越來越惡劣。溫家寶總理這次提出這個問題,當然也不是第一次,那麼為什麼到現在還解決不了?我想不是一個政府工作報告就能夠解決的,也不單單是財政政策,經濟政策調整就能夠解決的,我想如果中國的領導組織能對農民的民主權利問題再作出進一步的回應,這個問題就能夠得到解決。」
德國之聲:
「這一次人大會議將把保護公民私有財產寫入憲法,這對中國的百姓生活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吳國光:
「我前兩天參加了另外一個廣播電台的節目,大約二十多人從中國大陸直接打電話參加熱線討論,都被主持人問到了私有財產入憲這個問題。一個政權,如果不能保護一般老百姓的私有財產,這個私有財產入憲實際上是保護和官方有密切關係的人的。憲法中納入保護私有財產的內容,出現在去年中共中央的修憲建議中。我們看到在此之後,中國城市當中各種暴力拆遷的活動反而加劇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諷刺現象。為什麼佔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老百姓,他們不是企業家,不是什麼財主,只是有一點小小的私有財產,而這個財產卻得不到保護。我覺得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得到解決,那麼私有財產入憲,是一個很大的諷刺。」
(採訪記者: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