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信用體系 外國企業也「中招」
2019年8月2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本周三,歐盟駐華商會與專注於中國問題的柏林咨詢機構Sinolytics在北京聯合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正在打造的社會信用體系也針對外國企業。研究者呼籲,歐洲企業、歐洲各國政府都應該及早準備應對措施。
題為《分數決定命運—企業 社會信用體系如何規制市場主體》主題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將憑借面向企業的社會信用體系(Corporate SCS)來監控、引導市場參與者的行為。北京將進一步開放其市場,逐漸減少合資股比限制、行業限制等硬性壁壘,轉而用企業社會信用體系這種軟性手段來加強對在華外資企業的控制。
研究者注意到,這一基於大數據分析等眾多先進技術的體系,其建設已經接近尾聲,能夠整合多個政府資料庫的國家"網路+"監管系統今年9月就將投入測試營運。體系將監控、採集各個企業的行為訊息,根據政府制訂的一系列指標,運用特定的算法對這些企業進行評分。這些指標將包括是否遵守國家法規、是否履行商業合同義務、是否符合環保規範、是否承擔社會責任等方面。與以往不同的是,基於新技術的信用體系將立足於不間斷收集早期的即時數據,而非事後的靜態監督。比如環保評級就將基於企業排污管道中不間斷感測器蒐集的數據,而非環保人員的不定期抽查。咨詢機構Sinolytics的CEO比約恩‧康拉德(Björn Conrad)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這套體系雄心勃勃的目標就是高度自動化:企業數據自動就轉化為評分以及相應的懲罰和獎勵。這可以減少監管的隨意性,加強平等對待。但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可以把評分有針對性地對某些企業加以運用。」
"管得好才能放得開"
企業如果獲得了較高的評分,就能在市場許可、環保免檢等方面獲得諸多優惠;而得分較低的企業,其在中國市場的經營就會遇到更多的限制。研究者指出,該體系將是一套面向企業的全面獎懲機制。對於包括歐洲企業在內的外企而言,這一方面將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因為這種指標式的體系理論上對本國企業與外資企業一視同仁,以往專門針對外資企業的歧視性政策--比如合資股比限制--有望逐步消除。而另一方面,企業社會信用體系的一系列嚴格指標,是由中國政府制訂的。只有在中國政府眼中"值得信賴的市場行為",才能讓企業在該體系中獲得較高評分。
比約恩‧康拉德(Björn Conrad)表示,「該體系的首要目標是改善對中國市場上的企業監管。評分體系中的大部分要求是市場管理中常見的規定,如環保標準、稅收規則、海關要求等等。但是,該體系中也包括可以讓政府對企業施加更大政治影響的評分標準,比如中國媒體對該企業的報導。」
研究者認為,中國政府近年來不斷消除合資股比限制等硬性壁壘、不斷開放市場的舉措,也可以被解釋為:北京當局對自己通過軟性手段掌控本土以及外國企業的能力越來越有信心。
今年6月,中國總理李克強就曾經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表示,要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構建相適應的市場監管新機制,"公正監管必須落實到位,只有管得好才能放得開。"
歐洲企業應及早準備
研究者還指出,相比於個人徵信體系,面向企業的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進展要快得多。這也與中國的企業經營備案制度比較完備、既有數據比較充分有關。在這一背景下,研究報告作者與歐盟駐華商會都呼籲,在中國的歐洲企業應當立即關注這個議題,仔細瞭解自己公司在新的體系中能夠獲得怎樣的評分,避免突然遭遇許可證被吊銷、無法再獲得政府合同、新增投資不被批准的情況。
報告作者還發現,按照目前已經披露的訊息,沒有任何一家中國或者外國企業能夠在新體系的所有指標中都獲得良好評級。研究者建議,歐洲企業應當盡早開始在浩如煙海的政府公開文檔中尋找相關的評判指標。報告同時也指出,這些指標雖然分散在眾多文檔中,但是好在都有精確的定義。企業只要願意花時間,還是能夠抓住新體系的要點。在充分瞭解企業信用體系的基礎上,歐洲企業就能有針對性的進行調整,從而獲得更好的評分。
算法取代立法?
研究者還注意到,新體系有可能被北京方面用作中美貿易戰的武器,只需要調整一些指標,或者修改一些算法,就能夠將政治上不受歡迎的外國企業的評分壓低,從而將其阻擋在中國市場之外,根本不再需要複雜的立法過程。
有鑑於此,報告還建議包括歐洲企業在內的外國企業應當不斷留意企業社會信用體系的變化,同時也應該尋求與中國當局的直接溝通,因為新體系有些要求表述並不明確,需要進一步澄清。即便他們無法直接影響體系的算法,但是有可能說服中國政府官員對某些具體的指標做出有利於企業的微調。歐盟商會將會在這一方面為歐洲企業提供協助。研究者同時呼籲中國政府,應當讓相關的溝通渠道更暢通,並且傾聽外國企業的意見,在必要時對具體指標進行微調,並且給予足夠的過渡期。報告作者強調,這些做法也符合中國政府的利益,能夠避免產生不公正的評分結果。
報告還喊話歐盟及各成員國政府,必須關注中國的企業社會信用體系對全球的影響。作者指出,北京正在試點一套完全不同以往的市場監管體系,其算法以及評判指標遠遠超出了商業范疇。參與報告撰寫的Sinolytics咨詢公司CEO比約恩‧康拉德還指出:「此外,一些歐洲企業也對通過該系統將大量數據轉給政府表示擔心。」
研究者同時呼籲歐盟各成員國在充分瞭解中國新體系的基礎上,協調共同立場,為歐洲企業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