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中資併購 德國沒轍
2018年5月2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德國和歐盟必須更堅定地要求中國遵行公平競爭原則。在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周二(5月22日)公佈的一份研究報告得出結論稱,中國投資人在德國獲得自由進入市場的機會,中國政府則有意保護本國戰略產業,不讓外國資本染指。
本周四,德國聯邦总理梅克爾到訪中國。根據該研究報告,技術企業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成為中國投資者的目標。2014至2017年的共175家中資收購或入股的企業中,有112家屬於《中國製造2025》戰略中計劃重點扶持的產業。
根據這一雄心勃勃的政府戰略,國家將大舉補貼,扶持眾多關鍵產業,消除與西方企業之間的技術差距,並成為世界市場領頭羊。為此,生產裝置將現代化、以本國創新取代進口外國技術。至2049年,建國100周年之際,中華人民共和國要成為超級工業強國。
研究報告執筆人容布盧特(Cora Jungbluth)指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7年後,"依舊不存在平等的經濟關係",這是一件麻煩事,"不論是德國還是歐盟,目前都無法應對中國的產業戰略政策"。
她表示,如果因國家參與而扭曲競爭,或導致企業受到不公平對待,歐洲人就應該發出同一種聲音,進行干預。朝向更公平競爭的重要一步是達成歐盟和中國之間的雙邊投資協議。從2014年以來,雙方即已在談判。涉及德國,容布盧特還建議,在涉及國家安全的領域,政府未來應能在入股比例達到10%時就啟動審查程序,而不是目前的25%。
她強調,德國和歐洲必須態度堅決,但也不能妖魔化中資。她表示,目前,人們普遍擔心技術會被賣空,然而,直接投資也能給德國帶來資本和就業機會。
根據該研究報告,主要的中資收購項目侷限在3個聯邦州:巴登-符騰堡(23%)、北萊茵-威斯特法倫(20%)、巴伐利亞(16%)。這些州正是多數所謂的"隱蔽冠軍"(Hidden Champions)- 德國的全球技術領先企業的聚集之地。
凝煉/達揚(德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