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盜版能否繼續?世界汽車智慧財產權糾紛燒向中國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9月15日

歐盟委員會14日在布魯塞爾表決一項關係世界汽車及零配件廠商命運的法律,終結汽車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這是否意味著在中國正大行其道的仿冒生產將從此合法化?

https://p.dw.com/p/5ZZb
汽車外觀設計專利的終結:中國汽車業的節日?圖片來源: AP

盜版在中國意味著一種生活方式:那就是當人們看到一張DVD或者計算機軟體居然是正版的時候,他們會覺得驚奇。現在這個盜版行列又增加了一項大宗產品──家用轎車。

美國富比世雜誌9月2日以「偷來的汽車」為題,報導了美國車商在中國遭遇的麻煩。通用汽車原定於去年12月在中國市場推出7500美元單價的雪弗萊-Spark,但幾個月前,中國新興的本土車廠生產的價格約6000美元的奇瑞QQ就滿大街跑了,而且幾乎跟通用的這款新車幾乎一摸一樣,只是沒有很少的幾處細節,比如安全氣囊。

同時有著「世界工廠」美名和盜版泛濫惡名的中國市場,隨著世界著名汽車廠商紛紛進入,這些世界級公司終於開始感受到這一困擾了。通用的策略是反擊。但在汽車外觀設計上的訴訟對他們來說,毋寧是一個漫長的戰鬥。

Spark是原來韓國大宇的設計,而曾經瀕於破產的大宇2002年10月被通用收購,通用即在上海的合資廠向中國市場推出這一小型車。但誰也說不清楚奇瑞是怎麼獲得Spark設計方案的:雷射掃描汽車模型,還是直接復印圖紙,或者更簡單地──拷貝CAD設計數據?

這些可能不是異想天開,更非無關緊要--相反,直接關係到通用汽車能否打贏這場官司。因為中國國家版權局要求通用必須提供證據說明奇瑞如何獲得她的設計和技術的。但是通用的中方合作夥伴--國有的上海汽車集團同時也持有民營汽車廠奇瑞公司20%的股份,這麼一來,通用、奇瑞、還有中國政府間的關係就變得撲溯迷離。

英國金融時報9月8日的報導說,這個智慧財產權仲裁機構的負責人張勤說,「僅僅外觀設計上的雷同並不足以證明中國公司違法。」通用已經做好準備,如果中國有關政府部門不願進行行政處罰,他們就要根據民法第7條起訴奇瑞。通用的官員相信,這件案子已經不是簡單的汽車外觀設計專利問題了。

所以,金融時報形容通用的這場官司簡直就是浪費時間--看來不無道理。中國已經一夜之間變成了世界汽車生產大國,汽車的仿冒生產對中國人來說,並不比仿冒名牌運動鞋更困難,通常在某家著名汽車廠推出一款新車後不久,就能在中國的汽車展台上看到幾乎完全一樣的車型,價格卻便宜許多。最近,日本豐田汽車在北京的侵權訴訟剛剛被駁回,因為北京的地方法院認為,豐田指控奇瑞汽車的標牌雖然與豐田很像,但並不會造成識別混亂。

美國福特公司最近協同當地工商部門突擊搜查了一家中國工廠,發現了7000套打上Ford藍標的剎車片。這些剎車片即將運往埃及,售價是30美元,而福特原廠配件的當地售價是47美元。福特汽車發言人說,他們在調查將近400件類似仿冒案件,已經抓獲或銷毀的仿冒品價值高達一億八千萬美元。

由於中國汽車業侵犯智慧財產權的猖獗,甚至連爭論中的歐盟智慧財產權法律修改給歐洲汽車市場帶來的衝擊波,也最終落到了中國身上。歐盟委員會昨天在布魯塞爾表決通過放鬆汽車配件市場的管制,結束汽車設計的保護,這項自由化政策關係到價值100億歐元的歐洲汽配市場。

根據這項受到德、法、葡、斯絡伐克等有汽車大國極力反對的新法案,原先汽車廠商壟斷「原裝外觀性」零配件生產和銷售的權利將從此終結--比如車燈、車門等。他們的供應商或獨立配件商有權自行出售同型配件。由於德法等國這次很難獲得多數支持,如無意外,這項計劃將獲得批准。實施後最多可以降低歐洲市場汽配價格的10%,會受到歐洲消費者的熱烈歡迎。

在工會支持下,歐洲汽車廠商組成的院外游說集團,強烈反對這項由歐盟內部市場專員弗利茨-博克斯坦起草的法案,他們說歐洲汽車工業將因此遭受每年大約25億歐元的損失,並警告歐盟委員會這項法案將導致5萬個工作崗位轉移到歐洲以外--主要是台灣,中國大陸則因仿冒問題嚴重,對歐洲車廠來說是個冒險的選擇。

歐盟在放棄藥品在發展中國家的專利保護之後,放棄汽車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的這一最新進展,是歐盟接受WTO多哈回合今年6月23日通過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協定的結果。世貿組織的新「智慧財產權保護協定」鼓勵符合社會價值的技術創新,而不是一味保守技術秘密。但另一方面,新協定更空前強調了強制執行機制,並要求2005年1月1日前,發展中國家必須完善專利保護制度。

中國專利當局和法院新近的一系列裁決,表面上雖然與世貿組織和歐盟的決定不謀而合,保護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短期利益,但以長遠而論卻無助於鼓勵真正的技術創新,相反,它更深遠的後果可能是讓所有中國人都坦然接受「盜版之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雨瀟綜述)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