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當改變慣例成常態——中國總理記者會為何取消?

2024年3月4日

中國宣佈今年的人大閉幕後不舉行記者會,如無特殊情況,十四屆全國人大後幾年也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該消息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在中國的社群網站則成為被禁止討論的話題。海外社交平台上,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學者紛紛發表評論。

https://p.dw.com/p/4d8th
2023年3月11日,習近平和新任命的國務院總理李強握手
2023年3月11日,習近平和新任命的國務院總理李強握手圖片來源: GREG BAKER/Pool/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3月4日12時,中國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正式開幕前的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婁勤儉就"本次人大會議閉幕後是否邀請國務院總理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回復稱,"今年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後不舉行總理記者會,如無特殊情況,本屆全國人大後幾年也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他給出的解釋是,此次人大會議上,李強總理將作政府工作報告,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受國務院委託將向大會提交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應該說社會的主要關切在上述三個報告中都有具體的回應。這三個報告經大會通過後將向社會公佈,媒體和公眾都能很方便地瞭解相關內容。同時大會新聞中心將增加部長記者會和"部長通道"的場次和出席人數,邀請國務院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就外交、經濟、民生等主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權威解讀有關政策措施,對社會關注問題進行深入解讀和說明。此外,還將舉行代表團開放團組活動,辦好"代表通道"等,為中外記者提供更多的採訪機會。

30多年來中國總理記者會趨於常態化、制度化

全國人大會議閉幕後舉行的國務院總理記者會最早可追溯至1988年4月閉幕的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當時新當選的國務院總理李鵬和三位副總理出席大會發言人舉行的記者會,並回答了記者提問。受1989年六四事件影響,1990年兩會上,中國官方沒有舉行總理記者會。1991年4月,時任總理的李鵬在七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後舉行記者會,中央電視台對記者會進行了直播。1993年以後,中國總理記者會趨於制度化、常態化。1998年朱鎔基出任總理後,兩會後的記者會更成為兩會中的焦點,時間也延長到兩個到兩個半小時。溫家寶和李克強擔任國務院總理時,每年兩會閉幕後都會召開總理記者會,被認為為外界瞭解中國領導人的思路和風格提供了一扇難得的窗口。2020年5月28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結束後的總理記者會上談到中國當前有6億人口的每個月收入只有人民幣1000元左右,在海內外引起震驚。2020年正值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全面脫貧收官之年。李克強透露的這些訊息也被認為和習近平及黨中共不同調,甚至打臉習近平。

弱勢的中國總理已成為習近平路線執行者

今年及未來幾年人大閉幕後不舉行總理記者會的消息同樣引起海內外震驚。去年的人大會議閉幕後的總理記者會是由習近平提名、長期在地方政府任職但無國務院的工作經驗的新總理李強在全國和世界舞台上的"首秀"。擔任總理一年以來,李強行事低調,包括打破總理出訪搭乘專機的慣例,降格為搭乘包機。外界對此的解讀是,如果真是李強像黨媒宣傳的那樣主動為之,那麼可能是希望通過這種降低總理待遇的做法避免造成與習近平"平起平坐"的印象,以向習表忠誠。如果是不得已為之,也可見其一切需請示、服從、聽從習近平的安排和領導的弱勢地位。分析也認為,李強始終將習近平領導核心掛在嘴邊是在向外界表明沒有"習李體制",只有習近平的絕對領導, 李強和其國務院只是習近平路線和要求的執行者。

習近平的新副手——李強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Alfred Wu) 表示,隨著中共總書記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集中控制國家事務,不舉行總理記者會似乎與總理權力和政府機構權力的削弱相一致。他說,現在的結構是黨來領導,總理更像是黨的命令的執行者,不再那麼重要--"這是主要訊息。"

"北京之春"雜誌榮譽主編胡平向台灣中央社表示,"兩會"歷來很沉悶、封閉。相形之下,會後的總理記者會可說是唯一的亮點。它凸顯了總理的地位,因為要當場回答外國記者的提問,多少有一點開放性,另外也顯示出總理的應對能力。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意味著總理地位的降低,也意味著兩會的開放性的降低。

旅美中國學者鄧聿文3月4日在社群平台X發文指出,大會發言人婁勤儉給出的人大閉幕不開總理記者會的理由太牽強,"總理記者會,外界想瞭解的不是婁所說的前述內容,而是總理本人對中國政治經濟外交國防等一系列外界關注的問題的看法。以此理由不開記者會,等於是公開羞怒李強,反正你也談不出什麼特別的看法,不如不開,節約大家的時間。"他覺得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中國目前面臨的狀況,讓總理面對中外媒體記者,不好說什麼,問題說多了不是,說少了更不是;問題說輕了,外界不信,說重了,讓外界對中國更沒信心。另外,大家都知道中國的事情習近平說了算,李強就是在記者會上再鼓勁,外界也就是聽聽,不會把他的話當真,所以權衡之下,乾脆就不開總理記者會了。"

觀察中國政情的唯一窗口也被關閉

與國際慣例不同,中共領導人跟媒體見面的機會非常少。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形成的總理記者會的制度被視為中國領導人、中共二號人物和海內外媒體唯一一次面對面交流的機會。獨立時評人蔡慎坤3月4日在社交平台X上表示,"中國已進入垃圾時間,任何表演都失去了意義,乾脆連表演的機會都不給李強了。"他寫道:"去年李強在兩會後的公開亮相,也是最後的一次絕唱!中國政治將完全步入黑箱化的模式。實際上,李克強每年在兩會結束後的記者會,讓習近平極其不爽,但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幾十年的慣例,也是政務公開的一個標誌,隨著李克強的離去,連這個觀察中國政情的唯一窗口也被關閉了。對於李強來說,這如同卸下了巨大的包袱,因為面對記者提出的五花八門的問題,擅自回答弄不好就會洩露黨國機密,特別是不拿小本本,也容易搶了核心的風頭,再加上現在國務院總理權力在弱化,已經淪為黨中央辦事處主任角色,這是習致力於削弱國務院總理影響力重大舉措,他一直認為中國總理應該象俄羅斯總理一樣,普丁可以隨時撤換。"

2022年10月23日,習近平率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亮相,李強排在第二位
2022年10月23日,習近平率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亮相,李強排在第二位圖片來源: Ng Han Gua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中國禁止相關話題討論

"李老師不是你老師"發推說,在全國人大宣佈未來幾年取消總理記者會之後,當天下午晚些時候,網易新聞一篇題為《總理記者會的前生今世》的舊文被刪除。該文回顧到,從1993年開始,兩會閉幕後總理舉行記者招待會予以常態化、制度化;與會的媒體從600家到800家不等,近半數提問機會給外媒。

網民在"李老師不是你老師"的推文下留言道:"以前雖然也是獨裁,好歹還有一些說話的空間","正式確定習朝定位","看來李強以後唯一的職責是背鍋","其實兩會也別開了,浪費錢"......

在微博等中國的社群網站上,相關話題的討論已經被禁,微博上已經不顯示針對該消息的任何批評聲音。新加坡《聯合早報》寫道,"實際上,就連一些身居要職的高官也表示此前並不知情,還有全國政協委員認為這一決定有些"奇怪",應該給公眾一個交代。"

當改變慣例成為新常態

《聯合早報》報還認為,"取消總理記者會也將引發外界對中國政治走向的新猜測。不難預計,這種猜測將貫穿今年兩會的全過程,沖淡官方希望外界聚焦的兩會主題。"

2018年,習近平通過修改中國憲法,廢除了對國家主席的兩屆任期限制。2022年10月,習近平打破慣例,開始其第3個中共總書記任期。2023年3月,習近平又史無前例開啟第三個國家主席任期。外界預期本應於去年底召開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迄今沒有動靜。觀察家認為,當慣例改寫成為新常態,中國政治走勢也會變得更難預期。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