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生態產品很「生態」?

2014年2月16日

2月12日,德國最大的綠色生態產品展「Biofach」在紐倫堡開幕。「生態」這個詞聽上去很有可持續發展的味道,讓人感覺良好。不過,這個標記就能說明一切嗎?

https://p.dw.com/p/1B6j1
Biogemüse Hofladen der Ökodorf Brodowi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先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不管是方還是圓,是褐色還是綠色,只要包裝標籤上的標誌中帶有"生態"(Bio)字樣,消費者就可以相信這個產品是在可持續化經營的條件下生產的。"生態標記最為關鍵的優勢是,這一說法的定義非常寬泛,"德國消費者保護機構"食品觀察"(Foodwatch)的溫克勒(Andreas Winkler)表示。對於帶有"生態"標記的產品,"我可以相信它符合最低限度的生態標準。私營機構的認證標籤從部分程度上說還標誌著更為嚴格的標準尺度。我們至少沒有看到違反標準的跡象。"

Andreas Winkler Foodwatch
溫克勒:「需要設定更好的認證規定」圖片來源: Foodwatch

消費者青睞

事實上,人們在觀察德國生態產品的時候可以發現一些自相矛盾之處:一方面過去十年來生態產品的需求量大幅上升。"就銷量而言,德國是第二大生態食品市場,銷售額超過70億歐元。就此而言,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大市場,"德國聯邦農業和糧食署(BLE)主席艾登(Hanns-Christoph Eiden)如此表示。該機構負責德國生態認證標記事宜。

"生態"聽上去讓人聯想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從部分而言也確實如此,溫克勒表示:"比如說,歐洲生態標記和歐洲的生態規定能夠保障不投放農藥,農民也不使用礦物質肥料。"此外,還不允許用轉基因植物作為牲畜飼料,添加劑的數量也受到限制:"傳統產品中允許使用大約320種添加劑,而生態產品只有不到50種。"

Demeter und Bioland Bio-Siegel
德國市場上有許多種生態認證標記圖片來源: imago

產量不足

但另一方面,德國生態農業的普及程度也並不能令人滿意:只有7%的德國農業經營者進行生態化生產,總數只有大約2萬家。一百萬公頃的農田是生態田,只佔德國總耕地面積的6%。專業從事生態農業種植的農民數量甚至出現了小幅回落,"因為雖然需求量很大,但許多人還是對(生態農業的)經濟效益心存疑慮,"艾登表示。

前期產品仍有問題

耕地的租金、生產成本以及生態產品在市場上的售價都過於高昂,而消費者花更多錢購買生態產品的意願又太低。"因此,對於德國消費者來說,在其他地方引入生態生產方式以及那裡產出的生態產品的可靠性也是一個重要的話題。"

德國生態農場使用從第三國購買的、不符合歐洲標準的前期產品,比如牲畜飼料,這類消息一再成為媒體焦點。

根據德國聯邦農業和糧食署的統計,目前德國全國得到歐洲標準認可的生態認證標記一共有70個。相關機構通過例行檢查的方式來確保認證標誌"名副其實":"對來自這些國家的前期產品進行再加工的德國廠商能夠憑借產品附帶的文件確認,這些產品確實是通過生態方式製造的,"德國聯邦農業和糧食署主席艾登表示。而按照法律規定進行檢查的工作則外包給了私營企業。

Biobauer Franz Sautmann von der Bioland Gärtnerei Kiebitz
生態蔬菜一般個頭較小,看上去也不那麼「光鮮亮麗」,但普遍較為健康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標誌太多讓消費者無所適從

各種生態標記在德國都受到很高的認可。德國和歐洲生態認證標誌改採用的標準相差無幾。但是,"食品觀察"組織對這些花樣繁多的證書頗為不滿。"眼下食品領域的各種認證標記沒有幾千個,也有幾百個,"溫克勒表示。"消費者在超市雷根本沒辦法搞清,哪個標誌是正式的,哪個標誌只是一個食品業用來改善產品形象、冒充更好品質的市場營銷噱頭。""食品觀察"組織因此要求設立"基本清晰、更為完善的標記規定,將食品成分、來源產地和是否使用轉基因技術也記載在內",並且禁止使用類似"高級"或"合適的養殖方式 "這樣模棱兩可的字眼。

Deutschland Biosiegel Hanns-Christoph Eiden
艾登認為德國消費者為優質產品多花錢的意願不太高圖片來源: ble

尤其是在"合適的養殖方式"方面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即使在生態養雞業內,小公雞孵化之後被立即絞碎或者用天然氣殺死也是標準流程。生態奶牛也必須終其一生都處於懷孕狀態,以便產奶。而它們所產下的小公牛則馬上被加工成小牛肉和製造乳酪產品所需要的凝乳酶。生態牲畜運往屠宰場的運輸工具與傳統農場的一樣。這些話題都會在紐倫堡生態產品展(2月12日至2月15日)期間得到深入探討。

作者:Johanna Schmeller 編譯:石濤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