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外文摘:普丁會「聽中國人的話」嗎?
2023年4月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北京是否「對俄羅斯有了越來越多的影響力」?新加坡「端傳媒」發表文章《習近平出訪莫斯科,北京對俄烏戰爭局勢會有多大影響力》,作者楊山指出,一方面,人們可以說更強的經濟紐帶自然會讓俄羅斯更依賴中國。但另一方面,熟悉俄羅斯的人都能意識到其當前政權的白人至上主義本質——甚至普丁對西方的厭惡也來源於「西方變得越來越不像西方了」。這意味著「聽中國人的話」,本質上並不存在於俄羅斯政治精英的詞匯列表裡。
作者說,在未來一年,僵持局勢既可能因為烏軍戰力的加強而打破(但前提是歐美要輸送包括戰機在內的更多重型武器),又或許,戰事的拐點會從戰場乃至兩國之外出現。比如目前對俄羅斯極為重要的伊朗如果經濟持續困在谷底,民眾對政府的持續不息的抗議運動持續,而當局又繼續犯下決策錯誤的話,整個神權政府都可能遭遇崩潰。在今年年初,伊朗政府甚至無力維持監獄系統的開支,釋放了大量政治犯。這樣的訊號說明在
伊朗存在著爆發社會變革的巨大可能性。
中國金融真正的風險何在?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為什麼「中國金融末日」沒有成為現實》,作者陳志武分析說,中國房地產集團恆大地產的麻煩並不是我們第一次聽到有關中國金融末日的預言。它們往往每隔幾年就會重新出現。但是重複該預言的華爾街、西方媒體和經濟學家們犯了一個根本性的錯誤,那就是把純粹的市場邏輯應用到中國經濟上,這種邏輯是行不通的。儘管中國在2001年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進行了數十年的經濟改革,緩慢而穩步地融入全球金融體系,但它仍然不是一個完全的市場經濟國家。
文章說,中國的恆大式修復方案雖然化解了短期危機,卻沒有引入改革來建立一個健康的、允許低效的企業倒閉的市場經濟,而是獎勵不負責任的行為,使過度借貸和浪費資金的現象長期存在,導致反復出現金融困境。軟著陸可能變得更難實現。中國可能面臨著自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對外開放以來最嚴峻的一系列經濟挑戰:高額債務、疲軟的房地產行業、長期經濟放緩、失業率上升、人口老齡化和萎縮,以及同美國的貿易和外交關係的惡化。中國監管部門的問題解決者們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金融末日預言者的錯誤。但他們最大的考驗可能還在前面。
馬英九是習近平的「老鄉」?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馬英九原來是習近平「老鄉」 還有什麼事不好商量》,作者卓然注意到,維基百科記載的馬英九祖籍是江西永新縣,籍貫則為湖南湘潭,他的祖父身後也葬在這裡,而他本人則出生在香港九龍油麻地,也就是逃港難民大本營的調景(吊頸)嶺。就在啟程前夕,官媒突然將他的祖籍溯源到了陝西扶風。這樣一來,老馬不僅是道地的中原華夏兒女,還是習近平不折不扣的老鄉。
文章說,回頭看看習近平,他的祖籍是河南鄧州,籍貫為陝西富平,而他本人出生在北平。但習本人更寧願歸宗於陝西,原因有二:一是那裡是習父鬧革命打天下的根據地,二是那裡有革命聖地延安,又是習本人接受文革洗禮的梁家河大寨所在,這兩地恰是他繼承紅色江山的血統認證書。
作者認為,基於上屆總統大選的歷史教訓,馬英九個人願望顯與國民黨的執政目標互為矛盾,馬習相忘於江湖,或許不無遺憾,但對朱立倫或侯友宜等人而言,感到到的毋寧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吧?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