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牆外文摘:強硬威脅下的抗爭與轉折

摘編:張平2015年12月20日

輿論認為,聲援浦志強,港人才不會失去一切;中國威壓加碼的同時,台灣迎來歷史折轉點?

https://p.dw.com/p/1HQgz
Obama erlaubt Verkauf von vier Kriegsschiffen nach Taiwan
美國軍售台灣的軍艦包括這類 泰勒號(USS Taylor)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J.G. David

(德國之聲中文網)律師及時評人桑普在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聲援浦志強, 盡公民責任》認為,中共集團要關押浦志強的真正原因,從來不是那七條留言,而是他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法治意志和勇毅行動。他認為浦志強在一些案件中法律論述的深度和廣度,以及直擊關鍵議題的敏銳邏輯思維能力,堪稱中國律師界奇才。

桑普引用浦志強的話說,有了言論自由不等於擁有一切,但失去它卻意味可能失去一切。港人應該善用言論自由,仗義執言,聲援浦志強,才不會失去一切。"暴政固可怕,沉默價更高。發揮我們的言論自由,通過各種意見平台和社群網站,聲援浦志強、家屬,以及一切遭受中共暴政折磨的律師和公民,正是世界公民的最基本責任"。

安德森理論與香港對立立場

香港《明報》發表文章悼念知名學者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辭世。作者李祖喬指出,安德森不僅是歐美及華文媒體往往強調他是民族主義理論家,也是東南亞知識分子。印尼的"基層世界主義"是安氏未竟的研究之一。在這個概念中,"世界大同"意味著在絲毫不放棄民族主義情結的情況下,對其他民族的人敞開心扉,暢談自己的價值觀和歷史。

李祖喬說,安氏的"基層世界主義"對香港問題甚有啟發。不少討論都受困於這種對立:在地的"共同體情感"很快被視為非理性的"排外情緒";稍為"包容"和猶豫的態度又立刻被指責為不負責任的"離地"。安氏理論可以克服這對立--居於本土,追求社群自決命運,同時又可以帶著社群情結、不卑不亢地尊重、包容和虛心學習周邊文化的優點。

"美國人應該多關心台灣"

台灣《蘋果日報》發表哈佛大學教授凱斯‧桑思汀(Cass R. Sunstein)的文章《台灣脆弱的成功之路》指出,當支持獨立的政黨預期將在下月舉行的總統大選勝出,這場選舉將是一個轉折點,美國人應該多關心台灣。

Taiwan Opposition Tsai Ing-wen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S. Yeh

桑思汀說,國民黨和民進黨的分歧有很強的世代差異。有相當大比例的四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強烈支持台灣獨立,他們認為台灣有自己的歷史與認同。民進黨在下個月可預期的勝選證明年輕世代日漸重要的選票力量。"每一年,台灣民眾有愈來愈多人認為自己是一個獨立國家,擁有自己的價值與文化"。

桑思汀認為,如果蔡英文當選總統,她必須決斷與中國的關係要走向何方,同時保護這座島嶼已經擁有的傑出成就,包括堅實的民主文化,獨立的司法制度,以及高度的政治自由,而這一切都是在脫離威權統治後的極短時間內達成。"許多台灣人都相信,中國的確對台灣民主成就有實質且立即可見的威脅"。

"各國聯手防制中國"

台灣《自由時報》發表社論《美國對我軍售》,認為台灣向美國購買武器,只是在面對中國不斷大肆擴充軍備的威脅,維持基本國防的最起碼自保需求。"台海一直存在的和平威脅,只有來自中國不惜以武力併吞台灣的公然野心,沒有台灣主動引發戰端的問題。就此而言,台海和平的唯一禍源,是揚棄鄧小平'韜光養晦'教訓,企圖以'復興中華'遂行野心的中國"。

社論認為,野心外露的中國,不僅是台海和平的唯一禍源,也是現今東亞安全最大的威脅。從東海到南海,中國毫不掩飾擴張行動。"從日本、東南亞、澳洲到印度,各國聯手防制中國,有志一同"。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