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台灣

牆外文摘:制止中國越線 賴清德當學菲律賓

2024年3月3日

有評論指出,賴清德的勝選為台灣提供了一個機會,使其對北京的軍事侵略能夠採取一種更透明的、類似於菲律賓的做法。同時,華盛頓還應與台北協調,以更有效的方式遏制中國的挑釁。

https://p.dw.com/p/4d7LS
賴清德是否會面臨更複雜的台海兩岸局勢?
賴清德是否會面臨更複雜的台海兩岸局勢?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紐約時報》發表文章《中國對台灣的"越線"行為必須被制止》,作者Ben Lewis認為,2020年,台灣海峽的軍事力量平衡開始朝著有利於中國的方向逐步但卻深刻地轉變。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灣周圍常態化的存在增加了發生意外對抗的風險。但從長期來看,這還漸漸讓台北和美國進入一種逆來順受的狀態,同時讓中國可以展開未來奪島作戰所需的關鍵訓練。如今,中國飛機幾乎每天都在越界,台灣只有幾分鐘的時間來評估中國的意圖,這是一場危險的猜謎游戲,為誤判敞開了大門

作者說,台灣人民通過選擇致力於台灣主權的賴清德擔任下一任總統,明確表達了他們的願望。賴清德的勝選為台灣政府提供了一個機會,使其對北京的軍事侵略能夠採取一種更透明的、類似於菲律賓的做法。菲律賓已經證明,引起對中國在南海行動的關注有助於在國內、地區和國際範圍內為對抗這種侵略贏得支持。

同時,作者認為,美國必須向中國表明,其軍事活動可能引發戰爭,這是不可接受的。華盛頓還應與台北協調,以更有效的方式遏制中國的挑釁,例如加強訊息共享、空中巡邏演習,並確保台灣擁有充分的裝備和準備來捍衛其主權。

台灣桃園機場首度反空降軍演

預防亞洲危機重點並非控管台灣言行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各國都將面對"和台灣一樣的中國壓力"》,作者簡澤偉認為,中國已經透過現有的國際秩序將自己壯大成讓人害怕卻又不能被排除在外的存在。既害怕中國獨霸又擔心中國與現行國際秩序脫鉤會更不可控。不論政治或經濟層面,中國已牢牢滲入全球,與其說阻止中國執行極端選項,西方聯盟反而陷入部分抑制又希望充分與中國對話的抗中兩難。

作者認為,全世界更應該關注中國會如何對待台灣,其手段與長期的施壓不單只用來對付他們宣稱必須收付的土地而已。中國不相信平等關係,至少在官方或意識形態方面是如此。他們的世界秩序及其規範是建立在過去天朝思維下。傳統上,當中國被迫與另一個大國處於從屬甚至平等的地位時,也是因軍事上的弱點,中國會接受但不會滿於現狀,試圖在他們強大到足以扭轉局面時重新確立他們主觀認為的統治地位。當他們實力已無敵手時,各國也都面對與台灣相同的問題。更不用說當中國有實力進行武力犯台後,在軍事實力已不再是弱點,世界秩序會重回中國式的支配關係。

文章說,預防亞洲的危機重點並非控管台灣的國際言行,而是正視世界的中國問題。與其擔心台灣會破壞區域穩定以及晶片產業暴露在戰爭風險中,不如正視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中國得到台灣與印太戰略中失去台灣的結局是不可想像的,世界秩序會如同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樣倒向中國與其盟友。

金門與廈門僅相隔數公里
金門與廈門僅相隔數公里圖片來源: The Yomiuri Shimbu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處理"214事件",恢復對話是當務之急

2月14日,金門海域發生中國大陸越界漁船翻覆、並造成2名中國籍漁民不幸死亡的事件("214事件")。事發兩周來情勢未見緩和,甚至越演越烈。台灣《獨立評論》發表文章《"金廈海域中線"默契將不存?金門214事件暴露台海關係的考驗》,作者羅德水指出,在佩洛西訪台後,對岸軍機、軍艦越過中線,甚至進行環台軍演已成常態,主客觀形勢不可同日而語,可以確定,"214事件"後,我方堅持金廈海域中線的難度將遽增,其中除了難以改變的金門地緣位置,兩岸缺乏互信與衝突解決機制也是關鍵。

文章指出,事實上,早在30多年前,為妥善解決偷渡客遣返事宜,兩岸政府基於人道原則分別授權紅十字會於1990年9月11日和12日在金門簽訂《金門協議》,為日後兩岸制度性協商揭開序幕,成為兩岸會談制度化的濫觴。

作者說,此次金廈海域爭端,在北京宣佈介入金廈海域秩序後,未來兩岸海巡、海警究竟如何海上執法?如何避免衝突?司法管轄歸屬?海域安全與人道救援作業流程?爭端處理機制?都已成為台灣難以迴避的課題,在敵意螺旋無止境蔓延的此刻,恢復對話是當務之急。這次事件是危機還是契機?金廈海域紛擾如何善後,考驗兩岸當局智慧。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