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外文摘:中美金融脫鉤是一個正在發生的事實
2021年8月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端傳媒》發表文章《北京對中國企業的重拳管制,距離中美金融脫鉤更近了一步?》,作者黎班指出,文章指出,近年來,中國市場的吸引力正在慢慢減少。就上市公司而言,中國公司的表現大多時候都不如同樣行業別的美國公司。比如中國的搜尋巨頭百度,其營運獲利率(operating margin)在2020年度是13.39%,而美國的搜尋巨頭谷歌則是22.59%。另外同樣都是百勝集團(Yum; 旗下有必勝客、肯德基、塔可鐘等連鎖餐飲店),中國百勝的營運獲利率是10.67%,而美國百勝則是29.89%。而針對新創公司的風險投資,則在近期北京的管制重拳下顯得困難重重。例如今年甫上市就被網信辦下架的滴滴出行,背後最大的股東是全世界有名的風險投資者軟銀,而這也不是軟銀第一次在中國的投資遭遇到管制風險。由於軟銀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螞蟻金服被喊停上市計劃也讓軟銀蒙受損失。
文章認為,中國市場對於外資來說,已經不是什麼不可或缺的成長引擎了;面對越來越偏執的中國監管者,外國投資者還必須要更大程度地考慮政治以及管制風險。隨著美國對中國的制裁名單越來越長,可以說金融脫勾是一個正在發生的事實。北京近年來對金融市場越來越緊密的管制,其實反過來幫美國政府降低了脫鉤所需的成本。
美國要用一切優勢才能取勝
美國參議院最近通過了一項法案,意在加強美國的科技和工業能力,更好地與中國競爭。《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與中國競爭,美國依然需要關稅》,作者Robert E. Lighthizer認為,這項立法極為關鍵,因為贏得與中國的競爭對我們的未來至關重要。
文章說,美國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擁有最強大的武裝力量和最有活力的科技生態系統,但中國正在用一個專制政府所能用上的一切手段試圖超越美國。美國必須利用自由民主制度的一切優勢才能取勝。
作者認為,要實現這個目標,美國需要一個多層面的長期戰略,「我們的戰略必須包含鼓勵創新和創造就業機會,以及鼓勵美國製造的稅收和監管制度;一個包括用補貼促進最先進科學技術發展的產業政策;一支現代化、訓練有素、目標明確的軍隊;我們的情報和外交部門的全面參與;以及一個打擊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強有力計劃。」
中共為什麼打擊自己的賺錢大戶?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中共打擊民企巨擘是斷尾求生之法》,作者顏純鉤說,中共在內外交困的時勢之下,不但沒有整固後方,反倒對自己內部的賺錢大戶實施空前打擊,表面看起來近乎失智,但想深一層,中共自損武功,可能是出於斷尾求生的考量。這一波科技股的倒楣浪潮,受害者都是民企,國企都置身事外,隔岸觀火。打擊了民企,國企趁機擴張,這便是國進民退的戰略部署。民企勢力範圍縮小,騰出市場空位來,好讓國企進佔。因此,民企受損,雖然對整個國家的實力不是好事,但對中共一黨專政的利益卻是長遠的。
文章認為,中共對美中關係已基本絕望,雙方關係沒有最壞,只有更壞,既然如此,與其留著很多隱患,到惡劣時地雷同時引爆,倒不如在事情未惡化前,先行將它們引爆,這樣提前放血,可以減少震蕩。否則,美國若祭出金融核彈,來一次突襲,中共在美上市的企業同時遭沒頂之災,那時引起的政治經濟震波,可能震散搖搖欲墜的政權。
作者說,時與勢均已不在中共手上,現在最重要的,已不是掌握時勢進一步擴張,而是在內外困境下如何求生。為活下去,只能不擇手段,斷尾求生便是一種生存策略。因應整治科股的殺著,中港股市全面大挫,中共吹噓國安法下香港樓股暢旺,外資沒有撤離,市面平靜,經濟向好,這一個神話又破滅了。林鄭與香港建制派,正攀附在一隻即將撞冰沉沒的鐵達尼號上,且看他們如何自救了。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